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疗中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现象的生成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患者在发生脑血管痉挛病症后对患者病愈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就诊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选取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CT呈现中所显示的患者是否伴有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状况分为两组。其中入组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具备临床指征行脑室穿刺和颅内压监护,与此同时对其进行临床脱水治疗。并分析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过程中,有122例纳入了研究组,但其中的60例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在研究过程中因出现各种状况(如死亡)而出组,而最后得到了剩下的62例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临床数据,并将其用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9例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研究周期中至少发生了一根脑血管痉挛的状况,而在患者手术后的1~2w内,其大脑中动脉(MCA)出现血管痉挛的现象最为明显。而由外伤所导致的人体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脑血管痉挛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性。结论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其因外伤所引起的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成正比。改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情况对急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脑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急重型颅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78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在围术期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术期通过护理干预,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围术期 护理 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10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 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采用针灸治疗, 3个月后采用 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 MA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肌力活动状态,以此为依据判定治疗效果,根据简化 Fugl-Meyer评价法( FMA)和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 Barthel index, B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 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 MAS评分和下肢 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 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FMA评分和 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针刀治疗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在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 112 例痉挛性瘫痪的脑卒中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6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刀对痉挛性瘫痪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程度。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判定。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患侧肢体肌肉的痉挛程度也较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此外,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对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采用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性瘫痪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肌肉痉挛程度,且在后续的康复阶段针刀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情况,对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刀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肌肉粘连短缩 牵张反射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4例痉挛症婴儿。结果通过治疗,本组患儿出现2例水肿,4例皮疹,4例感染,4例低血钾,8例嗜睡,18例烦躁不安,4例血压升高,在进行对应的护理以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8.63%(39/44)。结论针对婴儿痉挛症,在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针对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痉挛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扭曲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力平衡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平衡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状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方面,常规组与平衡组患儿护理前ADL评分、FMA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ADL评分、FMA评分均得到改善,平衡组患儿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49.2%,平衡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1%,平衡组患儿效果更好(P<0.05)。结论扭曲痉挛型脑瘫肌力平衡术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扭曲痉挛型脑瘫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轴骨(腰椎与骨盆)的整脊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侧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的160例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内科常规用药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中轴骨(腰椎和骨盆)的整脊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运动疗法.根据治疗前后第7、15、30天脑卒中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及肌电F波、腰椎与骨盆的X线检查的变化进行疗效判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轴骨的整脊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疗效优于常规运动疗法.关键词脑卒中;整脊疗法;肌肉痉挛;偏瘫中图分类号Q9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平板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88)中的D区(站立位功能)和E区(行走、跑、跳能力)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对象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2.37±25.79VS51.10±26.76,P<0.05)。结论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 运动平板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比较脑卒中痉挛性偏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3月在我所接受治疗的 3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便秘发生率、 NIHSS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两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可降低便秘发生率,缩短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同时可辅助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案,采取面神经干压榨及分支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1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5%;对照组19例患者中有6例,复发率为31.6%;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卡马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而全面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感到舒适者占81.25%,无感觉不舒适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及满意者分别高达60.42%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48%和85.71%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实施积极而全面的护理,无论对患者本人,还是对护患关系均是有利的。

  • 标签: 前列腺 膀胱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辩证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8 年 4月 ~2019 年 4月期间收治的 90例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仅为 66.67%,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 TCD检测血流流速和收缩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TCD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 中医辩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神经介入术中严重CVS的处理对策。方法系统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CVS致血管闭塞的5例患者,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例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患者在器械操作时诱发血管痉挛导致血管闭塞,术中经动脉内灌注灌注罂粟碱闭塞血管再通,术后恢复良好。2例在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术中痉挛加重致血管闭塞,经动脉内仅灌注罂粟碱后痉挛血管再通。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反复多次造影后出现血管痉挛闭塞,经罂粟碱动脉内灌注后再通。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造影剂的高渗刺激、导管导丝机械性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CVS的高危因素,术中发生严重CVS时,及时动经动脉灌注罂粟碱,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神经介入术 脑血管痉挛 闭塞 罂粟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屈光不正患者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医学验光、合理使用调节麻痹剂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眼视光学门诊2003~2005年期间部分屈光不正患者356例的小瞳与散瞳验光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近视患者年龄<7岁,远视患者年龄<12岁,视力下降时间短,视疲劳程度重者,眼功能性调节发生率高,且程度较为严重。结论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发生与年龄、屈光不正性质、视疲劳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根据年龄大小、屈光不正性质及视疲劳程度,合理使用调节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确保此类患者戴上正确舒适的矫正眼镜。

  • 标签: 调节痉挛 屈光不正 散瞳
  • 简介:目的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管造影,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术
  • 简介:面肌痉挛是面神经受到刺激后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的不断痉挛,包括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痉挛。面肌痉挛用面部理疗和应用肌肉松弛剂,达不到满意疗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欧美国家开始将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1993年10月国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研制了A型肉毒毒素,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