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1月 -2016年 11月收治的 68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 68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率为 70.67%,明显高出对照组治愈率,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脾胃消化能力,临床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骨不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可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町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totalthyroidectomy,TT)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lymphnodesdissection,CLND)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简称“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因PTC行.TT及双侧CLN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正常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暂时性甲旁减组)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永久性甲旁减组)。统计及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寻找甲旁减的危险因素。结果468例PT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4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227例,包括暂时性甲旁减组220例(47.0%)和永久性甲旁减组7例(1.5%)。单因素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P〈0.001)是术后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7)、误切甲状旁腺1枚(P=0.04)、肉眼外侵(P=0.006)及cN1a(P=0.041)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437;95%CI,0.243—0.789;P=0.006)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OR,3.025;95%CI,1.999—4.579;P=0.000)是术后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197;95%CI,0.039~0.982;P=0.048)及肉眼外侵(OR,12-381;95%CI,1.432—107.036;P=0.022)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建议常规使用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虽常规移植至少1枚甲状旁腺会增加术后暂时性甲旁减的发生,但其可减少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发生;若术前彩超高度怀疑及术中肉眼见肿瘤腺外侵犯,建议重点与患者强调术后甲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434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采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后结果呈阳性的202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参与本次宫颈癌筛查的1434患者中,病理检验正常或炎症者1200例,阴性率为83.7%,检测结果呈阳性者234例,阳性率为16.3%;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TCT检查结果相符率分别为SCCS75%、HSIL60%、LSIL66%;ASC-US结果中,阴道镜下活检CINⅠ48例、CINⅡ7例、CINⅢ3例,共58例,占例数的46.4%。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升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等癌前病变检出率,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之中经中药疗法+关节镜手术联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05月14日-2017年05月18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37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38例接受关节镜清理术+中药疗法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干预组,两组患者接受了半年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关于Lysholm评分,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关于VAS评分,干预组和常规组在治疗三个月、治疗半年的VAS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但是干预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中药疗法+关节镜手术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确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45例。对照组采取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采取胰岛素泵持续泵注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观察与记录,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泵注治疗,相比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疗效更明显,而且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指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瘢痕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与宫腔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瘢痕妊娠患者进行研究,以给药方式差异将所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各34例,Ⅰ组患者行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腹腔镜联合治疗,Ⅱ组患者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Ⅱ组血HCG值降低到1000u/L的时间、甲氨蝶呤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对瘢痕妊娠患者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与宫腔镜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组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2015年8月—2016年7月)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9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5例——二甲双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二甲双胍+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78.55±5.96mmHg)、收缩压(128.59±8.52mmHg)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的FBG、FBG-2h、FINS指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疗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法补铁对肾性贫血维持性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中随机选择62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分成2组,即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的给药方式为直接口服,观察组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即64.5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即35.4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注射铁剂药物的给药方案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维持性治疗时,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较低,其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促宫颈成熟的疗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5年08月~2016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晚期妊娠实施促宫颈成熟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实施治疗过程,研究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用药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宫颈相关指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大,其中研究组患者用药四小时后、用药八小时后以及用药十二小时后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分别是(6.13±1.46)分、(7.99±1.17)分以及(9.22±2.02)分,和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证明了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促宫颈成熟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改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PCI治疗的3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抽吸导管及是否导管内给药治疗分为抽吸导管给药组、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术中采集TIMI血流分级指标,随访统计心脏不良事件,采用SPSS11.0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术中应用抽吸导管两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各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抽吸导管内给药组各项指标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结论应用抽吸导管并且通过抽吸导管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治疗,显著优于单纯急诊PCI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