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7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和安徽黄山书社协办的“茅盾研究回顾前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就茅盾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相关史料的整理发掘、茅盾的文学创作、文艺批评和研究、文学期刊编辑等问题分六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共同认识,也有不同思想的交锋,气氛活跃、热烈。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茅盾研究 回顾与前瞻 理事会 中国 综述
  • 简介:作为英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狄更斯创作高产,风格独特,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兼备,还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革新小说创作,将小说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对狄更斯短篇小说的研究深度匮乏,制约了其小说创作整体成就的发掘,也极易造成大众对狄更斯的误读。因此,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和《马戈白车站的侍者》为蓝本,从人物、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其短篇小说创作特色进行探寻研究,以期还原狄更斯小说创作的整体成就。

  • 标签: 《穷人的专利权》 短篇小说 创作特色 狄更斯 车站 批判现实主义
  • 简介:在21世纪美国戏剧最具实力、最有前途的剧作家名单中,萨拉·鲁尔(SarahRuhl)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不仅因为她年轻,更重要的是她多产和作品在美国上演的频率。她的一些作品已经在中国翻译并演出。2004年凭借《窗明几净》(TheCleanHouse),鲁尔荣获苏珊·布莱克·史密斯奖,同年该剧入围普利策奖,并于2006年9月获得麦克阿瑟奖。

  • 标签: 美国戏剧 超现实主义 萨拉 代表作 戏剧家 21世纪
  • 简介:我一眼就能认出这位女清洁工,无神的眼睛里/挂着春天的沙子她干瘦,焦黄,头发干枯,手指粗糙,木然/一直推着拖把给社会擦拭污垢"她有残疾的丈夫,或病重的婆婆,还有还有/需要上学吃饭的孩子?……"或者这些都不是,她每天十二小时以上的劳动/只兑换别人四分之一的钞票那些叫正式工的人,清闲,光艳,都像管理者/不断把干净的地方反复弄脏

  • 标签: 人文关怀 唐宋诗 诗圣杜甫 一切时 诗歌领域 悲悯情怀
  • 简介:王韬的《淞隐漫录》最早登载于《点石斋画报》,其中《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王韬诗集《蘅华馆诗录》中的《阿传曲》有明显的承接关系,同时又进行了若干改动。《点石斋画报》上《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的配图小说本身的关注焦点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差异切入分析,可见大众媒体创作主体不同的审美趣味。联系晚清时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模式,从这一个案中可窥见文人媒体合作时,创作方式受媒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此外,王韬对同一故事采取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提示研究者,在研究清末民初曾刊登于报刊的小说时,目光应由“俗”及“雅”,拓展至诗文等其他文体。

  • 标签: 王韬 《淞隐漫录》 小说 媒体
  • 简介:女性始终是彼特鲁舍芙斯卡娅小说中最重要的视域之一。其女性小说的“非主流”叙写表现在她不再为“性别请命”,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解构了女性主义书写在女性形象身上形成的模式化主题,重塑了有着太多承载的女性主义隐喻和象征的女性形象。作家一路写来的是苦难相伴生的女性异样的生存形态,是一种不加任何粉饰的女性“新写实”。其小说文字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以生活叙事为小说内容,以“审母”为叙事策略,小说文本中洋溢着她对女人生存形态的深切不安、高度焦虑,以冷峻、坚硬为言说的情感取向。

  • 标签: 彼特鲁舍芙斯卡娅 女性小说 生存形态 女性叙事
  • 简介:《促织》《变形记》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1982年学者方平先生首次将两者联系起来,建立了“异化”这个有效的可比尺度。此后不少学者都对两者进行了有创获的比较研究。但掠美现象多年依旧持续,出现如此之夥略带时间差的此伏彼起的“合唱”,原因在于缺少真正学术史意义上的总结,缺少对不良学风的有效批评。伴随文献检索技术手段的改进,复制性质的论文将愈益难以遁形,学术史的整理和评价将会愈益合理定位,《聊斋志异》学术研究才不会埋没真正原创之作的价值。

  • 标签: 蒲松龄 促织 变形记 比较文学 学术不端 学术史
  • 简介:诗人应该有第三只眼。这只眼睛装满某种灵秀的液体,随意流淌,不受时空高度起伏的限制。我时常感叹第三只眼里流淌出来的液体注入诗歌中的灵气,偶尔在一两位诗者的诗歌中留连忘返,然后叹息,并且深深为之折服。

  • 标签: 组诗 蝴蝶兰 温暖 液体 诗歌 诗人
  • 简介:最近30年里,汉语诗歌可谓风云变幻、潮流迭出:从1970年代末期声势浩大的“朦胧诗”论争到1980年代中期众声喧哗的“第三代诗”(“后朦胧诗”)运动,再到1990年代受商业主义、大众文化冲击的诗坛“裂变”,直至新世纪以后在网络等新媒体影响下“各自为政”格局的形成,汉语诗歌进行着自身的美学更替及其社会文化关系的调整。透过诗界那些迷乱的烟尘和喧嚣的话语,我们曾经瞥见一个孑然远去的身影,听到过一两声嘹亮的歌唱;那个身影几乎要淹没在岁月的雾霭里,他的思想和言行几乎要被遗忘——尽管他离开这个世界不算太久。他就是诗人骆一禾(1961~1989)。

  • 标签: 汉语诗歌 比较论 海子 风景 远景 近景
  • 简介: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美学和历史’的批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方法"。前两次讨论中我们多次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在马恩的文学批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精彩的对文艺现象的穿透。

  • 标签: 文艺批评标准 文学批评 马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现象 批评实践
  • 简介:岁月更替,时光荏苒,仿佛一眨眼之间,2013年就将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的中国文学创作,依然有很多中国作家把他们的写作精力投注到了长篇小说之中,长篇小说第一文体的地位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 标签: 长篇小说 小说写作 小说文体 多样化 侧面 实践
  • 简介: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主导力量。面对这一文化势力的冲击,文学书写也开始向消费主义投诚,这一趋势在历史书写中显得尤其突出。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和莫言、mN-增的话剧《霸王别姬》,虽然都以霸王别姬这一历史故事为书写对象,但是呈现出的文本却差异十足。不过,在历史文本的偏移中,折射出的都是作家对于消费主义的迎合姿态。而在当今戏剧突围的4g-索中,如何平衡责4-2利益的关系,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 标签: 霸王别姬 消费主义 戏剧突围
  • 简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绪论中说:事实虚构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他以《伊里亚特》为例指出,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会发现其间充满了虚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又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同《伊里亚特》相似到这种程度,它们不能完全没有虚构的成分.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不确定性 《历史研究》 虚构 汤因比 故事
  • 简介:柯岩是美丽的。在柯岩仙逝两周年之际出版的她的画传定名为《美丽的遗产》,真不愧是一个奇思妙想,具有超尘拔俗的意味。且,此画传由胡笳任主编,是再合适也不过了,可以说,他是担此重任的不二人选。

  • 标签: 柯岩 遗产 追思会 首发式 逝世 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