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为研究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测定两组病变冠脉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斑块偏心指数(E1)、重构指数(RI)等指标,并利用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UA组和SA组患者冠脉病变的LA、PA、PB相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UA组EEM、EI、RI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TCFA比例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斑块中脂质、坏死组织所占比例较SA组增高,而SA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血清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可能反映青年UA患者冠脉病变斑块的稳定程度。

  • 标签: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1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60),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42),双支病变组(n=48),三支病变组(n=63)。测定四组患者空腹血清NT-proBNP、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NT-proBNP、LP(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NT-proBNP及LP(a)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浆NT-proBNP及LP(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NT-proBNP及LP(a)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间NT-proBNP及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ensini评分与NT-proBNP、LP(a)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0.406,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proBNP、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高NT-proBNP、LP(a)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予以强化治疗。

  • 标签: N端脑钠肽前体 脂蛋白(a)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左主干分叉病变 双支架治疗技术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 简介: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成像与细胞外容积(ECV)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检查的63例DCM患者作为DCM,另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1Mapping成像与延迟钆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I)、每搏输出量、心率变化.根据DCM组患者是否出现延迟强化(LGE)分为LGE组与非LGE组,分别比较DCM组和对照组、LGE组和非LGE组的增强前T1值、增强后5min、15min、30min的T1值、细胞外容积(ECV)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前TI、ΔTI、ECV区分DCM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TI、ΔTI、ECV的诊断效能.结果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V、LVEDI均高于对照组,LVEF、每博输出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15min、30minT1值、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中LGE组43例,非LGE组19例,LGE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T、15min、30minT1、ECV均高于非L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区分DCM组和对照组,ECV的AUC值高于ΔTI和增强前T1.增强前TI、ΔTI、ECV区分两组的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V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增强前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I和ECV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T1Mapping和ECV技术在评估均DCM心肌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T1Mapping 细胞外容积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胺在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住院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立即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应用多巴胺。两组用药均持续24h。记录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等。在围手术期各时刻(术前、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5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后5d的LVEF值明显高于B组,[(43.0±2.3)%vs.(3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48h的cTnI值分别为(0.40±0.17)μg/L、(0.16±0.06)μg/L,均显著低于B组的(0.57±0.18)μg/L、(0.39±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6h、24h、48h的BNP值分别为(936.8±270.6)ng/L、(750.7±305.4)ng/L、(608.4±183.3)ng/L,也显著低于B组的(1109.8±395.5)ng/L、(866.5±311.8)ng/L、(733.2±20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0.59%vs.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较多巴胺,能有效增强心肌收缩,且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房颤 多巴胺 左西孟旦
  • 简介: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泵衰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receptor,IL-6R)及含N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withthrombospondintype1motifs,ADAMTS-1)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选取患者223例:心绞痛患者167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126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41例;对照组56例。依据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分为4个亚组(冠状动脉病变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亚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R、ADAMTS-1浓度,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UA组IL-6R与ADAMTS-1浓度较SA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4个亚组中血清IL-6R、ADAMTS-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L-6R与ADAMTS-1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6R 含N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 冠状动脉狭窄 不稳定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Q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血管 平滑肌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明确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在评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n=261),依据ApoB/ApoA1比值的均值分为高比值组(n=125)和低比值组(n=136),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等指标,分析ApoB/Apo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B/ApoA1高比值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低比值组(P〉0.05),而ApoA1水平低于低比值组(P〈0.05),同时,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于低比值组(P〈0.05)。(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逐渐升高,ApoA1逐渐降低,P〈0.05。(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人群的血管病变Syntax评分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与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r=0.47,0.51,0.62,0.66,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poB/ApoA1比值升高,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ApoB/ApoA1比值 SYNTAX评分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16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资料分为uA组、AMI组、SA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m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9、0.74,P〈O.05)。结论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型钠脑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