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同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初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实验组)或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56~64.4Gy/40~46次,1.4Gy/次,2次/d;对照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60~66Gy/30~33次,2Gy/次,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化疗.采用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66.7%)高于对照组(54.2%)(P<0.05);1年总生存率(OS)实验组患者(70.8%)高于对照组(58.3%)(P>0.05),实验组患者≥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超分割3DRT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主要毒性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22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VDR基因型,鉴定VDR基因上的3个限制性位点的多态性:ApaI,BsmI和TaqI,并用放射配体免疫沉淀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中50人的自身抗体(GAD65,IA-2)。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B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4),基因型BB和Bb的频率也相应高于对照组(P=0.038),而ApaI和TaqI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自身抗体IA-2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2),即在排除病程和发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aa基因型组的阳性率比AA/Aa组要高。此研究的汉族人群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各基因型分布和我国台湾地区汉族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克罗地亚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A、B、t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明显低于克罗地亚人。结论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中,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而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其自身抗体I—A-2A存在一定的关联,未见与自身抗体GADA的关联。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920例。采集血清进行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UA]检测,同时对入组患者是否患有DPN进行诊断并记录。SUA水平四分位法分为4个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尿酸水平与DPN发病率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3.5mg/dl即第2个四分位后,SUA即为DPN的危险因素,且随着SUA水平的升高,其影响程度增加,OR值分别为2.95(2.02~8.76),3.06(1.75~6.45),4.15(0.84~6.74),均P<0.05。结论SUA是DPN的一个危险因素,在DPN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脂和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SUA水平应该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共110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PKP或合并另外一侧椎体成形术(PV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方式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110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所有96个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椎体骨水泥分布比较理想,手术时间约20~40min/椎体,骨水泥注射量约5.4ml/椎体,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大部分渗漏发生在椎体前缘及前侧的静脉丛,总体发生率为56.3%。随访36个患者的40个椎体,1例有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1例患者治疗椎的前上缘(无骨水泥填充部位)发生了轻度的塌陷,但患者无不适。结论PKP或结合PVP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简介: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thyroiditis)是育龄期女性特有的一种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存这一疾病被正式命名前,新西兰的家庭医师Roberton曾于1948年首次总结了一组妇女的产后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在这219例妇女的483次妊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