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IPCC新一轮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的组成部分,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入了正式的精细化阶段,将在2019年形成最终成果,与现有的《IPCC2006指南》合并使用,为"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精细化工作分为提供新方法、更新已有内容、补充/澄清已有内容等三大类,共有107个"精细化点",涵盖通用方法论、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林业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等各个领域部门。中国共有12名专家参与此次工作。建议中国科研工作者尽快以英文著述的形式发表相关成果,提高中国文献的引用率;鉴于中国已具备根据最新指南要求编制清单的能力,建议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尽可能全面转向《IPCC2006指南》及其增补精细化内容。

  • 标签: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指南 精细化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的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的强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的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的冰雹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 简介:借助JAXA/EORC热带台风数据集资料,实现了台风区非台风区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可见光/红外扫描仪的融合观测资料,对1998~2007年东亚雨季台风及非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降水云红外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台风降水强度谱较非台风降水谱更宽,特别是对流降水主要分布在5~20mm/h之间;强降水更多,主要分布在东亚洋面。2)雨季东亚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非台风层云降水,但台风降水对局地降水量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例如台湾以东附近洋面可达20%。3)台风降水云亮温海陆分布差异显著;其雨顶高度在4~9km(层云)4.5~12.5km(对流)之间均有分布,较非台风降水雨顶高度谱更宽。4)不同等级的台风在降水强度、覆盖区域云顶10.8μm亮温分布上差异大。

  • 标签: 热带测雨卫星 台风降水 非台风降水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
  • 简介: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亚太平洋(EUP)中国东部(EC)耦合移动波列,其中500hPa高度与雪盖波列空间位相相反,但一致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中国降水波列由北向南传播。这反映出欧亚雪盖异常影响欧亚大陆海洋加热对比,并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耦合空间波的能量频散途径。

  • 标签: 循环主振荡型分析 环流-冰雪-降水耦合系统 耦合振荡 欧亚 中国降水
  • 简介:采用VIP(VegetationInterfaceProcesses)模型HIMS(Hydro-InformaticModeling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的演变。根据CMIP5RCP2.6,RCP4.5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的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的波动性(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的季节性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 标签: 径流 气温 降水 VIP模型 HIMS模型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4日山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风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月14日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低层暖湿气流交汇的环流形势下,地面辐合线是抬升机制。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低层水汽充沛及湿层厚是出现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假相当位温差(△θse)和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对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2)较低的融化层高度、适宜的0℃层-20℃层高度是大冰雹的发生指标。抬升凝结高度低、P_(WV)较大等对短时强降水具有指示作用;(3)垂直风切变较大,风暴承载层平均风远大于风暴移动速度,致使超级单体持续时间长,并具有高悬强回波、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风暴顶辐散、倒"V"缺口、中层径向辐合、中气旋、"钩"状回波三体散射等回波特征;(4)降雹发生在Z_(max)大值期、VILDVIL最大时段、HGT增高期。中气旋厚度、最大切变持续时间与天气的强烈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超级单体 垂直风切变 风暴特征 风暴承载层平均风 融化层高度
  • 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度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度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度平流项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 简介:对2007年做出的各项气候预测进行了回顾,汛期预报中预测的西北大部、淮河流域福建3块多雨区基本正确,它们都是根据地气图的基本原理预测得到。月降水预报取得平均70.5分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地气系统的活动规律较单纯;年度预报则基本上失败了,这是因为2008年1月我国发生了6.9级强震,破坏了地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使预报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还对2008年8月的月降水预测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地气图 气候预测 地气环流(地下气象)
  • 简介:在这份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中,阐述了发展的三个特征:密度、距离分割。报告认为,为应对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必须重新塑造经济地理的特征,而他们恰恰代表了那些特征。

  • 标签: 世界银行 经济地理 距离和 密度 分割 特征
  • 简介: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我省气象部门在势,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项目的申报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申报 思考 建议
  • 简介: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数据,估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均匀裸土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热储存垂直平流输送,并分析了空气热储存项垂直平流输送项对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干旱区温度梯度大,热力抬升作用较强,即使在均匀下垫面条件下也存在可观的垂直平流输送。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空气热储存项垂直平流输送项之后,二者对能量不闭合的平均补偿分别达到1.0W/m27.1W/m2,闭合度分别提高2%14%,地表能量不平衡残差平均值由26.4W/m2减小到18.2W/m2,地表能量闭合度由82%提升到98%,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干旱区 均匀下垫面 空气热储存 垂直平流输送 地表能量平衡
  • 简介:计算、分析了户县热电厂地区污染气象条件特征SO_2浓度,为该地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气象条件 SO_2浓度
  • 简介: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公众对于信息的接触渠道悄悄发生着变化。作为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气象服务,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更好地做好公共气象服务这道菜。本文就如何借助新媒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公共气象服务 新媒体 应用研究
  • 简介:由于美国地域广阔,地形、生态、气候经济的多样性以及散居的人口不同的生活方式,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会有很大差异。这样一个拥有13.6多万亿美元GDP3.02亿人口的大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对影响的严重性的认识、对影响的全部含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投资和政策决策中反映这种认知的程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行业经济 美国 生活方式 理解能力 多样性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探空资料等,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及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与下滑冷槽、地面气旋造成了前后2次强对流天气。更强的超低温、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的非均匀结构以及更好的水汽条件,构成过程Ⅱ更强的对流条件。2次过程高低空的温度平流配置与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过程Ⅰ对应低层高能区强于过程Ⅱ,过程Ⅱ高层漏斗状θse向下伸展度更大、低层等θse线更密集,导致强天气的发展更加剧烈。飑线初生发展阶段,属低质心系统;飑线成熟阶段,为高质心结构。超级单体强对流单体均造成了降雹,但结构存在差异。

  • 标签: 大气能量结构 飑线 超级单体
  • 简介: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有率先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的义务。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成果,发达国家做出了到2020年减排温室气体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综合相关数据信息盘点了上述承诺的实施进展,结果显示发达国家2020年减排目标力度不足,核算规则不清晰,部分国家缺乏减排进展,气候资金的概念范围尚有争议,现有气候资金规模与承诺仍有较大差距,《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资金机制作用仍待加强,并且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气候资金支持。发达国家2020年承诺兑现不力不利于巩固多边进程各方互信,且有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之嫌。为此,建议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依托谈判联盟,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履行2020年承诺并提高力度。

  • 标签: 减排力度 气候资金 20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