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共测定了176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及甲状腺功能试验(T3、T4、FT3、FT4)的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8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的IV-C及LN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甲状腺疾病组;而37例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完成疗程且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其治疗前后的IV-C及LN水平亦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23例甲状腺机能减退、22例单纯甲状腺囊肿且甲状腺功能试验正常者、6例甲状腺滤泡腺癌患者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甲亢患者的纂底囊代谢有显著变化,IV-C、LN联合检测可作为甲亢患者评价甲状腺功能的一项新的复合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原酶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提高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2月期间5000例医院收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665例(33.3%),女性3335例(66.7%),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0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胶原酶融核术治疗。应用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2075例(83.0%)、有效362例(14.5%),无效63例(2.5%),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800例(72.0%)、有效257例(10.3%),无效443例(17.7%),治疗有效率为82.3%,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融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椎管黏连部分有效分离,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采用生物传感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对胶原蛋白胰酶酶解进程的预测模型,以实现对酶解进程的在线监控,获得最大量的目标活性肽。以大马哈鱼皮为原料制备胶原蛋白,对其酶解,建立不同条件下的酶解动力学曲线。结果显示: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酶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胶原蛋白的水解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酶浓度、底物浓度、游离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为输入参数,水解度DH为输出参数,建立基于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以及谷氨酸赖氨酸含量的蛋白酶传感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3个模型的水解度样本值与拟合值进行比较分析,R2分别为0.98,0.9805和0.981,对样本值拟合度很高。利用模型进行独立试验验证,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合,水解度实验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404%~6.45%,0.76%~2.27%和1.67%~2.72%。3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仿真监控,可用来在线预测水解反应的动态进程。
简介:目的:明确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entinnon—collagenousproteins,dNCPs)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增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活性噻唑蓝(MTT)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和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定量分析钙离子浓度,检测10¨g/mLdNCPs对hDPSCs增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dNCPs分别诱导1、3、5、7、9d,人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3、5、7d时,人牙髓干细胞ALP活性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显示10μg/mLdNCPs组出现较大钙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其形成钙化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10μ∥mLdNCPs可明显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矿化能力,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针对宫颈癌术后腹部及阴道伤口不愈患者,采用 bFGF-胶原蛋白海绵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接收宫颈癌手术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 bFGF-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 bFGF-胶原蛋白海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临床针对宫颈癌手术后腹部及阴道伤口不愈患者,采用 bFGF-胶原蛋白海绵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推动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胶原蛋白联合肉毒毒素对面部年轻化是否能够起到有效作用进行探讨分析,针对其改善面部状态的效果减缓皱纹产生、提亮肤色、紧致皮肤等进行研究;对胶原蛋白联合肉毒毒素应用过程当中的安全性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依托VISIA技术,对比分析本文研究探讨的医美技术是否在对面部年轻化方面产生良好效果,以及在发挥功效的同时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安全性。结果:每隔两周进行被测试者面部状态,跟踪记录半年。记录结果表明从第四周起,面部状态就初见改善效果,例如皮肤紧致程度提升,毛孔粗大现象有所改善等;在半年时皮肤状况向好发展,已呈现回升形式,但与基线期相比仍旧较低。在面部斑块改善方面,部分患者有明显效果,但记录数据不存在规律,未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蛋白联合肉毒毒素对面部年轻化产生有效效果,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面部细纹、皮肤松弛等现象,但在改善肤色与斑块方面数据不具统计学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在临床应用中未见风险反应,具备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射频联合少量胶原酶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射频治疗,观察组进行射频联合少量胶原酶靶点注射治疗。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射频联合少量胶原酶靶点注射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为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各项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合成了1-丁基-3-甲基氯代咪唑([Bmim]Cl)离子液体,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溶剂,溶解不同质量的废弃猪皮胶原蛋白粉。通过普通水浴加热,微波辐射水浴加热和微波直接辐射加热三种方式研究了离子液体对胶原蛋白的溶解能力,对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测定,分析溶液中的胶原蛋白结构的变化,最后,对溶液进行再生得到皮胶原蛋白膜,并进行红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猪皮胶原的溶解程度和加热方式、温度、时间等参数密切相关。在室温至70℃范围内,在三种加热方式中,微波加热溶解程度优于水浴加热溶解程度;在5%、8%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微波、水浴和微波水浴加热方式下,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加热时间增长,溶解效果增加,最大溶解度可达10%;此外,猪皮胶原蛋白在离子液体中有稳定性,在溶解与再生前后蛋白质结构未发生变化。
简介:本文探讨了牙本质龋损中胶原蛋白的变化持点,为临床牙本质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量正常和二层龋坏牙本质龋胶原蛋白中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正常与内层龋坏牙本质胶原蛋白中18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2)外层龋坏牙本质胶原蛋白除甘氨酸明显增高外,其余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及龋坏内层牙本质中的胶原蛋白(P<0.05).说明牙本质发生龋损时,内层龋坏牙本质中的胶原蛋白在其氨基酸含量及构成比上无显著改变,同正常牙本质胶原蛋白-样为Ⅰ型胶原;而外层龋坏牙本质中的胶原蛋白则发生了明显变化,非Ⅰ型胶原.本文研究结果同时也说明作为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一个分支的口腔医学和分析仪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在口腔医学的研究中有看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α1(COL17α1)在小鼠衰老皮肤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干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关微小RNA(miR)干预人ESC中COL17α1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个月龄(青年)和24个月龄(老年)雄性C57BL/6J小鼠各12只,取其胸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后续检测。对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表皮层结构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基底膜形态和半桥粒并行半桥粒计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与分布。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包皮切除手术的3名20~30岁健康男性术后弃用的新鲜包皮组织,提取ESC,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ES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17α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通过DIANA、miRTarBase、miRNAMap、TargetScan、microRNA数据库筛选可能作用于COL17α1 mRNA 3'非编码区的miR。将ESC分为转染miR模拟物阴性对照物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前述筛选出的各miR的模拟物的各miR模拟物组,转染后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miR测序数据集GSE114006,使用GEO2R工具统计分析前述筛选出的可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下降的miR在30名青年(18~25岁)人和30名老年(>70岁)人皮肤中的表达。取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前述老年人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的表达。取2批ESC,第1批分为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第2批分为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分别转染对应序列,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组织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细胞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或Dunne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界模糊且细胞层次较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Z=-2.88,P<0.01),基底膜形态不连续,表皮-真皮连接处半桥粒较少且分布不均,半桥粒数量明显减少(Z=-2.91,P<0.01),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61、6.85,P<0.01)。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球部的COL17α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Z=-2.24,P<0.05)。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7、1.12±0.21、1.13±0.23、0.42±0.18。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和空载体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ESC增殖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miR-203a-3p、miR-203b-3p、miR-512-5p、miR-124-3p、miR-28-5p、miR-590-3p、miR-329-5p可能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的1.000±0.224比较,miR-329-5p模拟物组、miR-203b-3p模拟物组和miR-203a-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6±0.188、0.170±0.025、0.235±0.025,t值分别为3.17、5.43、5.07,P<0.05或P<0.01)。老年人皮肤中仅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t=3.27,P<0.01)。老年小鼠皮肤中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小鼠(Z=-2.88,P<0.01)。转染后48 h,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t=7.66,P<0.01),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小鼠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导致小鼠ESC脱离表皮基底膜。COL17α1的表达减少可抑制CK14的表达与ESC增殖,这可能是老年人皮肤中表皮层变薄和创面愈合减慢的原因。小鼠衰老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203b-3p可以靶向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阻碍转录后翻译过程,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