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东亚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东盟国家的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地区安全的参与力量、治理架构、规范与议程多元化;南海问题持续发酵,叙事升级,加剧地区紧张。本文以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剖析。现代性是西方启蒙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秩序,以理性和普遍性为核心。后现代性以反权威、反正统、去中心为灵魂,以不确定性、否定性、多元性、非连续性为特征,是对现代性思维的质疑和颠覆。论文指出,东亚安全热度上升主要来自地区秩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塑造秩序的理念不确定,基于现代思维的主导权之争与后现代去中心进程并存;在安全规范和议程上,地方知识获得更多的本土自觉.主权安全和发展安全并重,协商治理成为可行的规范:南海问题基于实在的领土争议,但又是话语建构的安全热点,服从于霸权护持的目的。面对长期化和不断复杂化的东亚安全局势,论文提出,应参照后现代性的“他者”思维.建设具有包容性和普遍代表性的地区规范和价值体系。
简介:摘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除发生平移震动外,有时还会发生扭转震动。引起扭转震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这些都属于外因;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震害调查表明,扭转作用会加重结构的破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将成为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这些都从宏观上强调减小刚心、质心偏心距的意义。本文着重通过工程实例的结构模型分析,对比论述刚、质心偏心距的调整对整体参数的影响,最终达到优化结构设计的目的。
简介:在北洋政府过渡到中华民国期间,北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首都位置,它在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却面临中华民国正式定都南京的困境。北京失去首都的位置,独立报人成舍我在北京创办的《世界画报》(1925—1936),却仍然在北京继续发行,它虽然是以注重大众娱乐文化的新兴报纸,但是,其中关于科技革新视慌文化的"飞行论述"却富合现代化思维。本文以汉学家冯克(FrankDikotter)探讨"权力""知识"和新文化史的角度,以及文学理论家史书美提出"半殖民主义"的视角,检视《世界画报》中关于飞行图像表征的现代化符号:从飞船科技驾驭全球的文化地理想象、飞行展示的全球化指涉、现代新奇事物的西方洋货、"航空建国"的军事科技需求,以及发行"航空致富"的航空奖券等画报内容,探讨"飞行论述"满足大众对科技、时髦洋玩意儿和新奇事物的欲望,并成为半殖民地中国去窥探、模拟和仿效西方的媒介,以及传播西方现代化的表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