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鼻炎且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的病史,与此同时开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鼻炎病程、鼻炎严重程度、鼻炎类型、家族遗传史、被动吸烟史、宠物接触史以及湿疹史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炎病程、鼻炎严重程度、鼻炎类型、宠物接触史、家族遗传史等与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生哮喘相关(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鼻炎病程、鼻炎严重程度、鼻炎类型、宠物接触史、家族遗传史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患者院外防护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手术后的出院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患者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及密切接触家属辐射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监测研究组患者及密切接触家属辐射累积受照量。结果:随访半年,研究组的辐射安全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收集的放射防护数据统计结果:碘125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在正确穿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家属及公众的受照剂量趋于本底剂量,有效避免了辐射危害。结论:通过对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指导,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辐射安全防护的认知,主动防护,加强放射防护措施,保障家属及社会公众人员的辐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COPD)使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1~2021.12,确定研究数量为6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干预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分别行西医医疗、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变化。结果: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且研究组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短(P<0.05)。结论:慢阻肺疾病治疗中,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恢复时间,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根据《ISPE调试和确认》(第二版2019年),将固体制剂产品生产用的系统/设备进行系统分为直接影响系统及无影响系统,同时结合产品CPP、CQA及CAs确认各生产系统/设备关键部件;同时根据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7章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与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的要求,需要对各项目验证与确认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本风险评估,决定车间生产系统/设备定期确认或验证及更换关键部件时、定期确认的确认或验证范围和程度。为日常生产过程,系统/设备定期验证/确认及系统/设备关键部件更换是否需要进行再确认,提供相关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在急性脑梗塞病人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20—2021年度1月间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00例进行治疗,并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产生出血不良事件,收集整理其临床病理数据,以50例出血组和50例未出血组为基础,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整理。并以多元逻辑回归的应用来研究出血不良事件产生的危险要素。结果:单因子研究,年龄,吸烟史,房颤,发病到溶栓时间,住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糖水平,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的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NLR),NLR的变化率都是这类病人出血的不良因子(P[0.05)。多因子分析表示,在这类患者的出血不良事件中出现的年龄、住院时NIHSS评分和NLR都是独立的危险因子,NLR的改变原则是其独立的保护因子(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事先进行预防,有效降低病人发生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感染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科护士50名(包括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生)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感染科护士50名(包括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生)为实验组,积极寻找针刺伤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整改,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起到减低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2021年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对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肿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伤口专科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一定改善,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比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伤口专科护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几率。同时,科学地护理干预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认可度及满意度,这对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长方案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多精受精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采用超长方案行常规IVF的316例患者,按照本周期多精受精的发生与否分成正常受精组和多精受精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助孕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6个IVF周期的多精受精周期发生率为71.84% (227/316)。正常受精组和多精受精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占比、不孕因素、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和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受精组和多精受精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Gn总剂量、Gn使用时间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孕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精受精组直径≥14 mm的卵泡数[(13.66±4.51)个]、hCG注射日雌二醇[17 247.49±9 450.74)pmol/L]和获卵数[(17.48±7.37)个]明显高于正常受精组[(11.78±3.54)个,P<0.001;(14 135.29±7 369.84)pmol/L,P=0.002;(13.01±6.17)个,P<0.001];多精受精组的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0.79±0.51)U/L]明显低于正常受精组[(1.02±0.78)U/L,P=0.01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直径≥14 mm卵泡数、hCG注射日雌二醇和hCG注射日孕酮未能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OR=1.063、OR=1.676 和OR=1.078,均P>0.05);hCG注射日LH和获卵数与多精受精的发生相关(分别为OR=1.900,P=0.028和OR=2.539,P=0.003)。结论超长方案常规IVF多精受精周期发生率偏高;与其多精受精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有直径≥14 mm卵泡数、hCG注射日雌二醇、hCG注射日LH和获卵数;hCG注射日LH偏低和获卵数较多是超长方案常规IVF多精受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获卵数对多精受精发生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