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维也纳的病理学家兰士台纳为输血提供了坚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狭义的输血是指输注全血,广义的输血是包括全血在内的、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成分的输注,造血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输血,而且输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但是需要输血的数百万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安全血液。每一个国家必须确保血液供应充足并且没有可通过不安全输血传播的艾滋病毒、肝炎病毒以及其它威胁生命的感染。在发达国家,输血最常用于支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和血友病等病症的内科和外科程序及治疗。虽然对血液的需求在增加,但是普遍缺血。需要更多献血者替代每年因健康不良、退休和搬迁而失去的那些献血者。[1]。

  • 标签: 什么情况 需要输血 血型
  • 简介:【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分析基层党员教育存在短板,探索依托信息系统、网络媒体,编制党员教育程序,完善考核标准等,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党员教育成效,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 标签: 疫情常态下 创新方式 提升教育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术后超声引导髂腹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麻醉的镇痛效果。 方法 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抽取 78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行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普通组,行超声引导髂腹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结合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术后 1h VAS评分( 1.58±0.27)分、术后 2h VAS评分( 1.79±0.68)分、术后 8h VAS评分( 2.12±0.59)分、术后 24h VAS评分( 2.27±0.73)分均低于普通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00%)低于普通组( 10.26%)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髂腹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能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镇痛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超声 剖宫产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炎症应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TEVAR治疗组(n=30)。保守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TEVAR治疗组给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免疫细胞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及中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TEVAR治疗组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TEVAR治疗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TEVAR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破口及假腔消失等)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VAR治疗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出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及心血管事件等)均明显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二次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炎症应激,改善免疫指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存率。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炎症 免疫
  • 简介:摘要自从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发布2019年版前列腺癌(PCa)指南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证据,尤其是在筛查、影像学检查及晚期肿瘤新型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因此,EAU修订了该指南并发布了2020年版PCa指南。新指南在筛查和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前列腺穿刺、影像学检查手段、转移性PCa的治疗、去势抵抗性PCa的治疗、PCa根治性切除术等方面具有重大更新。本文解读了该指南的更新要点,希望能对我国泌尿外科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核磁共振 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内分泌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决定跨学科联合培养对眼科学研究生教育极为必要。接受跨学科联合培养,可以优化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其创新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针对制约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因素,应拟定专职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学科交流平台、重视导师的跨学科研究、建立双导师或多导师培养制度、开展合理的跨学科评价、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等,以促进眼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 标签: 眼科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联合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髂腹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髂腹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髂腹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板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椎板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R组患者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椎板阻滞,阻滞20 min后测量患者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副作用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R组椎板阻滞20 min后测量锁骨中线处感觉阻滞节段为(5.7±0.9)个,R组患者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其中R组2例(10%)患者、G组13例(65%)患者追加了曲马多补救镇痛,两组补救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板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并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板阻滞 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临床科研训练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选择中山大学2015级和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0名学生进行耳鼻咽喉科理论授课,采用临床科研训练结合案例综合教学方法,采用问卷星调查比较授课前后学生对临床科研认识和态度、临床科研相关能力评价的异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授课后学生对理论教学采用临床科研训练的教学方式满意率为93.9%(216/230),87.8%(202/230)的学生表示在未来临床工作中会进行临床科研。授课前后在对临床科研兴趣高[31.4%(74/236)比56.5%(130/230)]、临床科研非常重要[29.7%(70/236)比54.8%(126/230)]、参加临床科研活动积极性高[20.3%(48/236)比46.1%(106/230)]、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50.8%(120/236)比81.7%(188/230)]、熟悉临床科研的流程[11.9%(28/236)比42.6%(98/230)]、设计临床科研课题能力强[12.7%(30/236)比30.0%(69/230)]、查阅中文文献能力强[34.7%(82/236)比61.7%(142/230)]、查阅外文文献能力强[28.0%(66/236)比46.1%(106/230)]等方面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科研训练应用于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临床科研兴趣和临床科研相关能力。

  • 标签: 临床科研 医学生 耳鼻咽喉科学 理论教学
  • 简介:摘要私立医院的质量控制是我国急需完善的领域。借助对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观察,文章分析并提出了德国私立医院在质量控制上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包括健全的医保体系和医药分家制度、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强大的政府和民间监管机制、富有弹性的医师薪酬制度,以及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高度自律等,从而为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德国 医疗制度 私立医院 国际比较 借鉴
  • 简介:【摘 要】目的: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通经法的代表方剂。本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强化后,并结合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提出此方的模块化架构,结合“耗散结构理论”,阐释益气活血通经法作为治疗策略的科学性。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1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强化方,急性期内,A组轻用黄芪(30克),B组重用黄芪(100-120克);亚急性期内,两组均统一重用黄芪,A组只进行日常下地活动,B组患者主动直腿抬高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以及3-6个月随访各时间点的JOA腰痛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MRI检查,比较治疗前和3-6个月随访期间腰椎间盘突出物的重吸收情况。结果:共有57例患者完成了全部治疗和随访,治疗后各个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治疗前获得改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组JOA评分改善率与A组相比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

  • 标签: 模块化 补阳还五汤 耗散结构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气体填充和抗VEGF药物治疗(多联治疗)黄斑浓厚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接受多联治疗的黄斑浓厚出血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05±8.86)岁。患眼平均黄斑下出血时间(17.15±10.30)d;平均出血面积(13.85± 8.63)DD。合并出血性RPE脱离1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37±0.38;平均黄斑中心凹平均隆起高度(824.94±294.38)μm。所有患眼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黄斑下注射10 μg/0.1 ml t-PA 0.1~ 0.5 ml;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填充15% C3F8 13只眼,消毒空气11只眼;手术完毕时注射抗VEGF药物11只眼,后续根据病灶活动情况行抗VEGF药物按需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7.90±22.21)个月。观察黄斑下出血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下积血清除。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82±0.28,平均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253.88±71.7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27、-3.234,P<0.001、<0.00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平均为1.08次。手术中视网膜下注射t-PA时黄斑中心形成微小裂孔1只眼;手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积血2只眼。随访期间出血复发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t-PA、气体填充、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浓厚出血的优化组合方式;可有效清除黄斑下出血,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在肿瘤放疗中,图像引导技术对于提高放疗精确程度至关重要。超声图像由于具有实时性、可重复性、无辐射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放疗的摆位验证及自适应治疗中。本文就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归类与分析,并介绍其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超声引导放射疗法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镜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对肝功能影响、操作难易度等,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将各种悬吊方法进行总结归类,以利于腹腔镜术者选择最适方法进行肝脏悬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 标签: 胃肠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小肠出血 结直肠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胃镜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均行胃镜检查,参考胃癌胃镜临床诊断标准、日本内镜学会早期胃癌分型标准进行镜评定,提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参考病理分类标准进行分型。结果80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隐痛(71例,占88.75%)为主要表现,其次是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镜分型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Ⅱ型(32例,占40.00%)、Ⅲ型(27例,占33.75%)、Ⅰ型(21例,占26.25%),病变部位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窦(68例,占85.00%)、胃体(52例,占65.00%)、胃角(41例,占51.25%)、贲门(29例,占36.25%)。早期胃癌病理特点以乳头状腺癌最常见(31例,占38.75%),其次是高分化管状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结论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较易定位病灶及分型,胃镜提取标本的病理结果可明确胃癌性质。

  • 标签: 胃癌 胃镜 乳头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