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室内传导阻滞对QT间期和JT间期及心功能和运动峰摄氧量的影响.方法76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心脏病35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不明原因16例),39例QRS<120ms,37例QRS>120ms,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峰摄氧量和摄氧量AT,VE/VCO2斜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QRS间期>120ms组短轴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QRS<120ms组相近,QT/Tc间期延长,但JTc间期无明显差别,传导正常患者运动峰摄氧量,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分别为(20±6)ml/(min·mg)、(0.72±0.24)%,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17±5)ml/(min·mg)、(0.55±0.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传导阻滞对心电图测定的QT/QTc功能和运动高峰摄氧量和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有影响,JT间期代表复极时间更为合理,心电图QRS间期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时电生理和心肺储备功能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研究病例是我院的5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患者可以自由组合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可促使患者生活品质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以对比研究方式探讨脑梗死患者采取神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神经内科123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主要基于医嘱提供护理。实验组应用神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指标。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好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康复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接受神经康复护理对于手术后的康复质量与效率有着明显的推动效果,不仅可以实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卧床休息时间,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意识、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偏瘫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的偏瘫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宣武医院门诊处方中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用药趋势,为帕金森患者多重用药管理及风险防范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4—5月于北京宣武医院门诊神经科就诊的1443例帕金森病确诊患者的处方,随机抽取721份,分别统计帕金森病患者与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诊断、用药种类及频率。从审方药师的角度分析合并用药处方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合理性。结果191例患者处方中具有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性症状的相关诊断,主要包括焦虑/失眠(38.7%),抑郁/神经症(37.6%)等。59例患者(30.8%)处方用药至少包括1种或多种安定类药物,98例患者(51.3%)处方中开具了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多数处方的药物应用合理,仍有部分处方中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或用药风险。结论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该人群的药物治疗管理需要通过神经科医师、审方药师和临床药师团队的共同努力,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TNF-α、组织因子水平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共同孵育24h后.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及细胞膜组织因子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联链反应测定它们mRNA的表达,同时用底物发光法检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分别为(306±40)、(264±54)、(229±24)、(189±44)ng/L,合成组织因子分别为(5.8±1.3)、(4.6±0.8)、(3.7±0.9)、(2.7±0.5)ng/L及组织因子的活性分别为(16.2±3.2)、(7.7±2.8)、(4.3±0.8)、(3.8±0.8)pmol/L(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氓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抗血栓形成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手术与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48h~7d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w采用Fugl-Mcyer积分(FMA)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FMA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进行分析,探讨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特征。方法通过DTI-M型模式检测33例健康人心尖四腔观和二腔观二尖瓣环后瓣叶外侧缘的运动。结果DTI-M型清晰显示了,心尖四腔及二腔观时二尖瓣环在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中彩色图像变化,并测得收缩期总的移动振幅(MD)、舒张早期移动振幅(MDe)、舒张晚期移动振幅(MDa)。结论DT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能实时宣检测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的变化,方法简单,易重复检查,为评价正常心机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