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每组造模后进一步分为6、24、72、144h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1)模型制作过程中,SAH组死亡7只,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BQ-123高、低剂量组分别死亡6只,各组有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30只,SAH组22只,BQ-123高、低剂量组均为23只大鼠。(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PI3-K、AKt、mTOR的表达增高(均P〈0.05)。与SAH组比较,BQ-123低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132±18),(110±16),(84±13),(92±10)个/高倍视野](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和Akt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0.05),mTOR的表达下降(均P〈0.05)。(3)与BQ-123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比较,BQ-123高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153±20)、(131±18)、(137±19)、(135±17)个/高倍视野]增加(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3.8±0.8、8.9±2.4、8.6±2.4、6.2±2.0)、Akt(4.86±1.74、8.64±1.62、7.94±1.70、6.48±1.58)表达进一步增多(均P〈0.05),mTOR(2.89±0.26、2.14±0.18、1.94±0.17、1.62±0.12)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BQ-123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进行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行心脏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下肢静脉血栓和排尿困难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1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比,康复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sVCAM-1、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NO大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SF-36评分显示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优于传统康复加强治疗模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并采用HA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HA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为66.7%(10/15),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阻肺
  • 简介: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6.5±6.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27例及非H型高血压组34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及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无差异(P〉0.05).H型高血压组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组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明显正相关(r=0.373,P〈0.05),且左室肥厚例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增加(25.93%vs.8.82%,P〈0.05).H型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与左室质量指数(r=0.325,P〈0.05)、左室后壁厚度(r=0.28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左室重构呈正相关.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室重构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SF-36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精力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P〈0.05)。结论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单纯高通量透析,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单纯高通量透析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清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通量透析模式 不同组合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按医嘱服药(88.71%)、按疗程治疗(90.32%)、按时检查(80.65%)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医嘱服药(54.84%)、按疗程治疗(50.00%)、按时检查(48.3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5.4±1.4)d、贫血发生率(17.74%)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9.6±1.5)d、贫血发生率(38.71%)(P<0.05)。结论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能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贫血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 功能性子宫出血 遵医行为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