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糖尿病护理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价值。方法:本次试验收集2021.2-2022.1进入我院糖尿病科学习的32位护生进行分析探索,将其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16位,实施传统教学法)与研究组(16位,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结果:经统计显示,研究组护生考核成绩整体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增强护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护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糖尿病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教学实践 小组合作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对一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价值,找寻最佳的教学模式。方法:将2022年1月作为起始日期,将2023年10年作为终止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在此阶段参与消化内镜护理教学的护理实习生纳入研究群组,共筛选出66例。采取电脑随机派送法,将66例实习生随机且均等划分至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的33例实习生接受传统的消化内镜护理教学,观察组33例实习生接受一对一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分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综合素质评分优于对照组、实习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教学中实施一对一教学法能够提高消化内镜护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保证实习生通过护理教学实现护理水平与能力提升。

  • 标签: 一对一教学法 消化内镜护理教学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压疮形成应用循证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烧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及应急能力评分均相对较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执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水平,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患者 压疮形成 循证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体内,经此输入高营养液,建立长期静脉途径,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我院于2007年1月发现1例深静脉置管致血栓活瓣形成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工作量 活瓣 血栓 经皮肤穿刺 静脉穿刺困难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中不正常凝结所致,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在患者的左侧下肢常见,是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中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常由于创伤较大,术后卧床时间较久,至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其导致DVT发生几率也较高。并且髋部骨折较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若发生下肢DVT,可影响到其肺脏局部血供,不利于预后。以此,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下肢DVT预防性护理,已经成为临床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将近年来关于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护理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髋部骨折 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危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的护理、机械碎栓及取栓、去骨瓣减压及脑室外引流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经过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治愈出院,无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发生。出院后3个月后、半年及一年复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通畅。

  • 标签: 静脉取栓 机械碎栓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一年内共7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用不同护理方式为分组依据,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髋部骨折术中,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 髋部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晚期PICC治疗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ICC置管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治疗过程中,采取PICC置管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防范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胃肠肿瘤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5年时间接收的100例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恢复现状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改善其生活质量,防范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相关性血栓 保留导管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其优质护理措施。方法 计入21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行PICC置管治疗肿瘤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n=83)和未发生组(n=127);基于回顾性分析调查下进行PICC导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其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PICC置管期间致使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可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年龄;(2)临床分期;(3)手术史;(4)静脉血栓形成史;(5)用药史;(6)化疗补液时间;(7)置管次数;(8)穿刺方法。经多因素分析发现,PICC置管期间致使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年龄≥65 岁;(2)静脉血栓形成史;(3)未使用抗凝药物;(4)化疗补液时间≥3 d;(5)传统穿刺。经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致使PICC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医护人员可基于优质护理干预下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肿瘤 PICC导管 静脉血栓 相关影响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进行肾衰竭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部分病人在相关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存在产生假性动脉瘤的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的工作之中人们对其的整体关注程度形成了加强。本文对相关情况的处置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部位 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骨科术后如果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发生血栓脱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本次研究则详细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情况。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老年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老年人 PICC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预防神经内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工作措施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选取神经内科的68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刚参与研究的患者,按照人数均等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类型的预防护理措施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可见两组患者应用了不同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患者对于护理效果也非常满意,两项指标对比结果与普通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可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同时患者对疾病护理的效果也会更加满意,应当在这类患者中优先考虑采取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发挥出预防性护理工作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TE预防护理方案对长期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VTE预防护理方案,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VTE预防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因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针对性的VTE预防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护理风险预警 长期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n=33)行基础护理,实验组(n=33)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护理有效率、NIHSS、Barthel、FMA评分等指标均更具优势,P<0.05,有差异。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利于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改善症状。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急性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住院患者“双心护理”方案的构建与效果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各5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双心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周后的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相比于护理前,护理1周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住院患者“双心护理”方案的构建与效果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降低HAMA评分、HAMD评分,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同时能够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双心护理 冠心病 HAMA评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室是一个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高风险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患者能否长期生存以及生活质量会否提升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正确评价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以期为后续血液透析提升护理质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