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探讨其相关性,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确诊的甲亢组(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桥本组(50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参数,观察回声与血流信号,测量甲状腺上动脉流速(PSV)与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超声显示,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形态规则,回声均匀;甲亢组弥漫性肿大;桥本组不均质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照组为点状或条索状血流,桥本组多血流,甲亢组丰富血流。桥本组与甲亢组的PS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亢组PSV明显高于桥本组(P<0.01);三组RI无显著差异(P>0.05)。
简介:摘要:目的 在建立实验性豚鼠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脑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豚鼠颈总动脉内注射玉米粉,通过脑血管沉积淀粉蛋白 ,建立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 ,应用水迷宫试验评价豚鼠高级认知功能情况 ,应用 HE染色、刚果红染色以及 a-actin、 Ap双重标记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淀粉样蛋白在豚鼠脑内沉积与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时间和平台探索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HE染色可见实验组豚鼠海马区颗粒细胞减少 ,细胞变性 ,胶质细胞增生 ,海马内小血管壁变性。刚果红染色可见玉米粉逐渐沉积在小血管壁 ,管壁增厚 ,小血管狭窄或闭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脑组织内 Ap纤维逐渐向小动脉迁移。结论 使用玉米粉可以实验性导致微血管栓塞 ,微血管渗漏及早期神经轴突病变或淀粉蛋白沉着存在正相关能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 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作用及检出率进行分析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70例,对患者分别采用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性检验的方式,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血清学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为51例,检出率为72.85%;细菌性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46例,检出率为65.71%;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检出率能够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在对布氏菌病患者的检验过程中,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两种方式都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检出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均能够达到诊断病情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我院2020.02-2021.02接诊布氏菌病患者取样53例,病情诊断中均行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医疗差错率,据此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79.25%(42/53)与细菌学检验75.47%(40/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学检验0.00%(0/53)操作失误,1.89%(1/53)标本污染,1.89%(1/53)信息匹配错误,合计3.77%(2/53)医疗差错率,与细菌学检验5.66%(3/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病情诊断中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检出率相近,皆可为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和抗苗勒氏激素改变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联用腹腔镜卵巢打孔及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和抗苗勒氏激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 3个月后,复查 FSH、 T以及 LH水平, TC、 TG以及 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抗苗勒氏激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措施能够改善 PCOS相关激素水平,而且抗苗勒氏激素改变预测卵巢功能,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预后。
简介:摘要2015年我中心在开展腹泻病人实验室监测过程中,从8例发热、恶心、腹痛、腹泻病人粪便中首次分离出3株山夫登堡沙门氏菌(O19Hg-),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套扎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技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手术方法为垂体后叶素联合传统缝合法)和研究组(n=30,手术方法为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套扎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访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优,统计学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腹胀痛、针眼出血再缝合、子宫切口血肿以及痛经等并发症的几率为30.00%,研究组出现以上并发症的几率为6.67%,研究组数据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瘢痕减小指数(76.05±6.87)%明显优于对照组(65.32±5.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选择垂体后叶素结合假包膜套扎联合“林氏棒球”缝合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更优,同时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下腹胀痛、针眼出血再缝合、子宫切口血肿以及痛经等并发症的几率,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结合杜氏祖传消肿祛淤丹始于清光绪初年北京什刹海的金仁堂老药铺。作者运用秘方结合传统中医方治疗肿瘤病理及股骨头坏死和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2020年8月-2021年12月114例股骨头坏死和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在本处就诊治疗,并按照随机抽样法将114例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57例联合实施中医结合杜氏祖传秘方治疗,获取两组临床治疗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57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的Harris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结合杜氏祖传消肿祛淤丹方治疗肿瘤病理及股骨头坏死和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突出,大大提升了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