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怀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19例,对其中段尿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常见的病原菌以及耐药性。结果101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14株,革兰氏阴性菌220株,革兰氏阳性菌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有144株(45.9%),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耐药性高,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耐药性较高。结论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根据其不同病原菌选用抗生素治疗。

  • 标签: 泌尿系统 病原菌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临床上的病原学特性和耐药性变迁进行探讨。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212例患者319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取患者的痰液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并对其标本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319份的血液患者标本中,病原菌数目有243株,真菌数目为76株,真菌比例为31.3%。同时,血液病患者的标本数目、标本内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痰液含真菌最多,检出真菌数目38株,占所有真菌数的50.0%,其次为引流液和尿液,检出真菌数目分别为13株和17株,分别占真菌数的17.1%和22.4%;再次为血液,检出真菌数目为5株,占真菌数的6.6%,其他标本检出真菌数目3株,占真菌数的3.9%。两年内不同标本中的真菌类型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多,两者占所有菌数的70%左右;真菌对5-氟胞嘧啶有着相对较强的抗药敏感性,其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90%,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80%,但是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抗药敏感率在60%-75%之间,两年中介性变化不大,但耐药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耐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应该加强对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率的控制。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真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变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社会学视角,梳理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职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提出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旨在通过卫生监测、监督实现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卫生监督 体系建设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和个人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它较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等其他形式的考核方法更具体、更科学,对促进卫生监督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目前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绩效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卫生监督机构绩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力求进一步提升普陀区卫生监督所的绩效管理水平。

  • 标签: 卫生监督 绩效管理 探索
  • 简介:摘要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区,容易产生公共卫生状况,同时,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管理的好坏,也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探讨目前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并积极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学校卫生 监督工作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是卫生监督执法的一项主要任务,本文从投诉举报现状、工作运行机制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分析目前投诉举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卫生监督 投诉举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昔洛韦及α-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多个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阿昔洛韦组与α-干扰素组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82.61%,阿昔洛韦组与α-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α-干扰素用于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无差异。

  • 标签: 阿昔洛韦 &alpha -干扰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儿童结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以及预防疾病的对策。方法对在县医院收集的传染性肺结核家庭中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总计80例。根据是否采取预防规范的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肺结核感染的发病情况。结果根据PPD检查结果,观察组的一般阳性率为72.5%,对照组的一般阳性率为7.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一般阳性率更高,差异显著。其次,对照组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明显。最后,经全面检查,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5%,观察组的几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性肺结核家庭中,儿童具有较高的肺结核发病率。临床显示,加强早期预防措施后,能够显著降低儿童肺结核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家庭 儿童 感染 发病 预防 分析
  • 简介:摘要对无锡市锡山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综合防控慢性病工作机制。慢性病防控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部门配合,筑牢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开展高危人群的发现与干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防控意识,依托社区,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把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关爱模式,能使其加强健康生活的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和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监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5年共送检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1682份,培养分离出1169株病原菌,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789株,占67.49%;革兰氏阳性菌253株,占21.64%;真菌127株,占10.86%;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的耐药性均﹥70.0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85.00%是最高的,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无耐药菌株出现。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微生物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坑菌药物,避免菌群失调,控制老年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呼吸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红臀,降低新生儿红臀患儿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方法联合使用复方氧化锌粉、烧伤湿润膏等。结果176例中发生红臀仅11例.发生率为6.2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红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以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若不及时治疗,迁延日久则可能进展为胃黏膜萎缩、恶性病变等严重后果。近年来该病的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在我国青年人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本文笔者就青年慢性胃炎的常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浅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慢性胃炎青年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肛瘘手术后遗症之一是肛管缺损,造成肛门溢液、肛管狭窄或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双重伤害。何惠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肛肠工作五十多年,在肛瘘手术中如何避免肛管缺损的发生及发生后如何治疗都有着丰富且独到的经验。

  • 标签: 肛瘘后遗症 大便失禁 挂线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出血具体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我院11年以来所接收的612例刨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612例采取剖宫产的产妇,发生出血情况60例,占剖宫产总数的9.8%,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的产妇46例,术后出血14例。在60例出血产妇患者中,因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情况37例,因缝合不当而导致出血情况11例,因胎盘胎膜方面因素而导致出血12例。结论在当前剖宫产出血存在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与缝合举措不当等情况。因此当前应严格就剖宫产手术特征进行控制,良性把握手术时机,提升手术技术质量,对产后出血进行处理诊断,从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