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血管患者中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70例,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5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住院的疑似冠脉狭窄患者50例,均行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周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并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综合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34例,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误诊率2.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19%、92.31%、97.06%和75.00%。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能力,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能有效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参照组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活化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62P、CD63,以及MPA等血小板活化功能的阳性表达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所降低,但是,参照组略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提升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扩大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患者均为24小时以内发病,按病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46例,TIA组123例,并选择同期查体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其血浆LPA水平及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为急性脑梗死组入院第一天、第三天分别做NIHSS评分,第三天复查血浆LPA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TIA组住院时(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住院第三天依据NIHSS评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LPA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与对应血浆LP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在进展性脑梗死中LPA显著增高,NIHSS评分与对应的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因此,血浆LPA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标志物,使早期干预和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与文献,研究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时间范围2018年1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体检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进行超声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出76例(95.00%)下肢动脉血管病变,高于常规组的9例(11.25%),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股动脉、腘动脉、胫动脉、足背动脉)全部小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查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位置、种类、以及严重程度,进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利拉鲁肽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 收集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月于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就诊的 104例 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 0.6-1.2mg/d)或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 10IU)。治疗 24周后观察患者 BMI、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HCY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 HbA1c、 TG、 TC、 LDL-C、 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利拉鲁肽组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利拉鲁肽组体重较治疗前有减轻,而甘精胰岛素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均有缩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利拉鲁肽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降糖降脂,而且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体重,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1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常规MRI观察以及SWI扫描。结果:SWI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进行分组,参照组即为无高尿酸血症患者,研究组即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两组各42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NO水平、ET-1水平、肱动脉内径以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的NO水平要低于参照组,而ET-1水平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0.05),而研究组的反应性充血后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要弱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1]。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血管内科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早期溶栓治疗[2],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性原则为基础,将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一组患者各50例。在护理过程中,对照主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结合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在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对比发现,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的实验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达到对患者的安全保护,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