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融地质作用强烈,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 标签: 黄河源区 冻融地质作用 生态环境地质
  • 简介:地震学七兆数推断灾害学七兆数1987年郭增建先生在《灾害科学中的七兆数》一文中指出[1]: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有高层次的简单性。所谓七兆数,就是较小灾害达7次后,即跟随有一个较大的灾害,这样七个...

  • 标签: 地震研究 灾害学 地震活动 灾害科学 地震学报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部署NC以及服务器中心,搭建一套经济实用、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使之能高效运行政务办公系统,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标签: 政务办公平台 瘦客户机
  • 简介:本文我台短周期DD-1地震仪所记录1993年5月25日南美6.6级极远震记录图进行震相的比较与识别。

  • 标签: 短周期 远震 极远震
  • 简介:基于震源断层面的空间取向和滑动方向,写出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进而给出计算平均力轴张量及主值的方法,即通过求解相应的本征方程得到。对使用多个震源机制解中T,B,P轴参数计算平均应力场的正确性,以许忠淮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唐山地区平均应力场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选择具有地震构造意义地块或地震带内大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区域平均应力场。根据福建东南沿海地区47次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给出了该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使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构造应力场的方法走向定量化,并为定量探索区域应力场的整体动态变化成为可能。

  • 标签: 力轴张量 震源机制 平均应力场 东南沿海地区
  • 简介:潜在震源区的判定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基础,潜在震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的合理与否;本文采用多维实测数据类似性和差异性相对识别的ISODATA算法,对兰州——古浪地区的潜在震源进行了识别,给出了该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及其震级上限,为潜在震源区的综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得潜在震源区的综合判定更为合理。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震源 震级限值 兰州——古浪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以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对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的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的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地下流体尤其地壳深部的地下水,当它们形成具有一定封闭条件的承压系统时,能灵敏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状态,这种深部承压系统近似一“天然应变仪”,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地壳应力应变的关系,利用相关斜率分析法,探讨相关斜率K值时空演变序列与地震间的关系,得出相关斜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且有短期预报效应

  • 标签: 地下流体 地壳 应力 应变 相关斜率
  • 简介: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雅江地震 数字地震 波谱分析 波速比
  • 简介:着重介绍了高台地震台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大震速报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做好大震速报工作.

  • 标签: 高台 大震速报 经验
  • 简介:简要介绍了《OBSER》日常观测数据处理与上报软件的编制背景及其基本功能、特点,各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该软件的编制理念和应用,从95-01-02项目厦门地震台前兆数据处理的实践表明:该软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软件 数据处理 编制
  • 简介:选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3月3日久治-玛曲4.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060倾角82°、滑动角-5°,节面Ⅱ走向37°、倾角85°、滑动角-172°,地震类型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5.5km,属于汶川地震后区域应力场调整引发的一次地震事件。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CAP方法 震源机制
  • 简介: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氧值变化的最大干扰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滞后效应,所以一般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采用褶积积分方法较好地排除了降雨对沂水泉氧观测的影响。并用低通滤波方法,探讨了沂水泉氧的长趋势变化。

  • 标签: 褶积积分 低通滤波 沂水泉氧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
  • 简介:本文以汾渭地震带为例和以小震P、S振幅比测定的震源参数尝试应用了小震断层面解反演区域平均应力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吸收了振幅比资料测定震源参数所需记录资料少的优点,又提供了较多震源信息,同时,由于计算中考虑了震源参数测定不稳定性等因素,因而较切合实际。

  • 标签: P、S振幅比 小震断层面解 平均应力场反演 汾渭地震带
  • 简介:本文采用双层地壳结构的sPn-Pn时差方程,结合华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得出测算震源深度的方程;根据sPn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台网的优势,多台记录对比,正确识别sPn震相,依此测算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台湾集集地震 震源深度
  • 简介:本文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了地表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对比研究了强震记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以及地表加速度得到的与土层地震反应相同阻尼下的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在高频段与中频段,一维等效线性化计算得到的土层地震反应加速度值与反应谱值比地表实测得到的加速度记录值与加速度反应谱值偏低;但在低频段,计算值与记录值差异较小。

  • 标签: 强震记录 土层地震反应 等效线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