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6例(8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3例(43眼)。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功能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的观察,探讨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眼部其他疾患和糖尿病全身病)78例(83眼),分为66岁以下、66-73岁、74-84岁、85岁以上四个年龄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以非接触眼科专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对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减少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因手术影响的减少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手术损伤的敏感性高,术前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估应结合年龄段重新评估。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0眼),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

  • 标签: 合并青光眼 干预老年 并发症护理
  • 简介:研究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氢酸氨基乙醇(anan-damide,AEA)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细胞骨架及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牛眼小梁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行鉴定。对传3代的牛眼小梁细胞分别施加AEA浓度分别为0,0.1,1.0,1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液,作用24h后提取细胞上清液,并将细胞置于倒置显微镜下摄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细胞面积。用ELISA法检测PGE2浓度的变化。结果:AEA可以产生明显的细胞舒张效应,呈浓度依赖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成剂量依赖性的促进PGE2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EA可引起小梁细胞的舒张和促进PGE2的释放。

  • 标签: 牛眼小梁细胞 N-花生四氢酸氨基乙醇 细胞骨 前列腺素 青光眼
  • 简介: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L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耳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行1%利多卡因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N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行0.9%生理盐水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完毕即刻(T1)、切皮时(T2)、耳腔成形时(T3)、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T4)和术后6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记录患者PACU内的苏醒时间、镇静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患者T4和T5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在T2、T3及T4,L组MAP和心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6h2组患者的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3、0.094)。在PACU内,L组Ramesay评分高于N组(P=0.009)。T4、T5的镇痛评分L组显著低于N组(P值分别为0.0002、0.043)。结论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改善围术期由于创伤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利多卡因 鼓室成形术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lbuckling,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50例150眼临床资料,将仅接受SB的患者81例81眼纳入未注气组,接受SB+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69例69眼纳入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前、术后血清中氨基酸、VEGF水平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未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眼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69)与未注气组的9.9%(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有助于RRD患者视功能和眼压的早期恢复,降低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注气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利用频域三维相干光学断层扫描(threedimensionalfrequencydomaincoherentopticaltomography,3D-OCT)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nervefibrelayerthickness,RNFLT)的影响。方法:对83例83右眼接受LASIK治疗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行3D-OCT检查,测量视乳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12个钟点位RNFLT,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乳头下方、颞侧、5:00~11:00位RNFLT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对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分别行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1d时视乳头上方、鼻侧及1:00~4:00位、12:00位RNFLT较术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时以上各方位RNFL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表明RNFLT变薄与屈光度及激光时间成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早期上方及鼻侧RNFLT变薄,但术后1wk恢复至正常水平,LASIK手术对RNFLT无长远影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目的分析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应用于退翳明目汤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例初103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应用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退翳明目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水肿消退、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及干眼症状计分均低于对照组,SchirmerBU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3.89P〈0.05)-Ⅰ及%(。结论退翳明目汤能够有效提升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提升泪膜稳定性,消除干眼症状,促进创面上皮修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退翳明目汤 翼状胬肉 泪膜稳定性 复发率
  • 简介:目的观察1,25(OH)2D3对高糖诱导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BRECs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高糖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和50nM,1,25(OH)2D3。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PI/Hoechst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比于正常糖组,高糖组中VEFG水平和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而在高糖处理组中表达水平远远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的细胞凋亡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经过1,25(OH)2D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BRECs中VEGF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

  • 标签: 维生素D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