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I级(CINII-III)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颈病专科门收治的198例CINII-II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II-III的临床疗效。结果(1)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治疗费用多于L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C组在术后病变复发率和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上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II-III,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优于LEE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情况与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09年8月份至2011年2月份收治的18例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提供全面性护理服务,患者在7天后去除敷料,肉芽组织良好生长,预后效果十分积极;结论在骨科临床中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同时辅以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指导、并发症防控等在内的全面护理,可以有效治疗缺损创面,提升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缩短治疗时间,防控交叉感染,预后效果十分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使用泌尿造口袋联合护肤品收集管理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对腹腔引流管拔除后窦道有大量渗液的患者及腹部引流管管口周围持续大量渗液的患者,均采用Coloplast一件式泌尿造口袋联合护肤品来收集管理上述部位的渗液。结果本组30例患者使用上述方法后,引流管口周围渗液均引流入造口袋内,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无破溃、皮肤保护良好,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能直观准确的观察记录渗出液的色、质、量;病人满意度及舒适度提高。结论认为使用泌尿造口袋联合护肤品管理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可降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准确观察并记录渗液的色、质、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肾损伤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肾损伤患者中应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取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在肾损伤包膜下或肾周血肿的治疗处理中有显著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外科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我院近3年先天性心脏病中1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病人,其中单心房2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症2例,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心内膜垫缺损并单心室2例,大动脉异位并单心室3例,合并单心室的患儿均有肺动脉瓣狭窄;均在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和双源CT检查确诊,均在外科矫治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同时处理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回流异常。结果11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3--15月,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在术中应予以处理,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时应设法将PLSVC血液设法引流至右心房或肺动脉。
简介:摘要胆囊疾病是我国人口的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所以术后T形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护理体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管理方法。方法近年共收治开胸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术后在排除乳糜胸及活动性出血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采用胸管持续开放引流的方法,当24小时引流量小于200ml时拔管;试验组采用胸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的方法,当24小时引流量小于200ml时拔管。观察二组在术后一周内每天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术后第1、3、7天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指标上的差别。结果术后一周每天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第1、3、7天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两组均有偶发胸腔包裹性积液,无显著差异。结论开胸术后在排除乳糜胸及活动性出血的基础上,采用胸管定时开放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可行而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引流管在治疗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讨论,以供医学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缝合方式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产生,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方式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产生。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负压引流管技术预防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产生,有其良好的临床价值性,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CT片定位于DSA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DSA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6例行胆囊切除术和13例胆囊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切除术组及造瘘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2.4%(12/36)和7.7%(1/13),5.4%(2/37)和7.7%(1/13),(25.4±16.5)d和(32.1±12.5)d,PPDG组患者无并发症和死亡,平均住院天数为(19.5±9.8)d,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SA引导下行PPDG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