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均低特点。砂砾岩储层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富泥砂砾岩。利用单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幅度差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平面展布,实现了砂砾岩储层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了本区良好勘探前景。

  • 标签: 扇三角洲前缘 砂砾岩 泥质含量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上乌尔禾组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物(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特征,高锶、高钠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物内部沉积物等RFC其它特征。RFC原始矿物海水环境中沉淀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长期与海水接触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物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整个千万年尺度时间来说,海平面上升,生物礁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孔渗与封堵影响油水在储层中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在气源断裂与盖层发育、断裂活动期及封气能力形成期分析基础上.对徐家围子断陷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及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气源断裂与登二段泥岩盖层空间匹配关系相对较好,与营段顶部火山岩盖层空间匹配关系相对较差:气源断裂与登二段泥岩盖层及营段顶部火山岩盖层时间匹配关系较好。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对营城组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天然气聚集层位聚集部位受气源断裂与盖层空间匹配关系影响:天然气聚集程度受气源断裂与盖层时间匹配关系影响。

  • 标签: 气源断裂 盖层 空间匹配关系 时间匹配关系 天然气聚集 徐家围子断陷
  • 简介: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作为我国东部典型富油气凹陷,勘探程度较高。深部地层岩油气藏西部凹陷下步油气勘探主要目标,其中西部凹陷沙三段是非常有利油气藏发育层位。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岩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有效烃源岩分布、浊积砂体展布油气运移3因素控制。在成藏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预测了西部凹陷中深部沙三段岩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其最有利勘探区域为清水洼陷及周边地区。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 西部凹陷 辽河坳陷
  • 简介: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台地内点滩2种类型,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未经大气淡水混合水成岩改造,储集性能较差,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在经过大气淡水混合水成岩作用改造后,白云石化好,可形成储集性能极好储集体;台地内点滩白云石化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但分布狭窄,厚度较薄,无规律可寻。由此可见,滩相沉积体仅是储层发育基本条件,滩体最终能否形成有效储集体,还要取决于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当滩体暴露于水体之上时,受到大气淡水混合水改造,发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发生,可产生大量储集空间,并构成良好储集体。

  • 标签: 鲕粒滩 白云石化 储集性 飞仙关组 川西北
  • 简介:堡子湾耿43井区长4+5段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部分油井产能下降较快、水淹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和局部无井网控制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能下降,完善注采井网,通过对本区块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综合治理对象是剩余油富集区层系。因此对开发层系、井网分布、加密新井等作出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了最优方案:对位于各层可动剩余储量较高、油层有效厚度较厚部位部分井进行补孔堵孔;转注低产高含水油井;在剩余油密集区钻探加密井。对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方案下预测产油量显著上升。

  • 标签: 超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开发调整 加密井网 堡子湾地区
  • 简介:火山岩油气藏近年来吐哈油田热点勘探领域,已相继在不同层系火山岩储层中取得了突破。火山岩储层岩复杂多变,其岩影响远远超过流体影响,因此岩识别对该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确定火山岩岩火山岩岩储层精细评价基础,也是测井评价主要难点。文中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薄片资料为基础,研究出了利用常规测井信息识别矿物成分,应用成像测井信息识别火山岩岩石结构及构造,并将两者结合对火山岩岩进行综合判别的适合吐哈油田火山岩岩识别方法。该方法对马朗凹陷火山岩岩识别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 标签: 火山岩岩性 测井识别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 简介: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砂体沉积,该砂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油气藏。

  • 标签: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长62-2小层非均质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对储层含油性影响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韵律及层理构造特征影响储层含油性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及层间分层系数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储层物性控制;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饱满程度。

  • 标签: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 简介: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双模态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 标签: 复模态 砂砾岩 聚合物驱替 剩余油 冲积扇 克拉玛依油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为典型油藏,储集条件较差,储层非均质强。油藏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储集砂体控制,后期建设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对储层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长7过剩压力为油气运聚主要动力,受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烃源条件储盖组合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发育东北曲流河西南辫状河2种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延长组油藏形成最为有利沉积相带。

  • 标签: 低渗透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辫状河沉积特征。采用熵权法,综合考虑孔隙度、砂岩密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夹层频率等6种影响储层非均质因素.计算了研究区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储层平面非均质综合指数,并在沉积相约束下,绘制了储层平面非均质展布图。该方法充分利用熵权法弱化强化,即去同存异特点.较准确地表征了研究区储层非均质

  • 标签: 储层 非均质性 三叠系 综合指数 Oued Mya盆地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地层-岩油藏成功勘探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地层岩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3000万~5000万t级地层岩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制约深洼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因素较多,其中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主要因素。以营子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相精细划分以及砂体识别描述研究,形成了扇三角洲岩油气藏储层描述"五步法"技术,包括拓频处理识储层、地震响应明特征、地震相分析定区带、测井约束反演定目标、分频属性圈边界。勘探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建立不同类型砂体地震波形识别模式及砂体横向接触关系,并可明确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地震特征。利用该项技术预测了洼陷带岩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地震拓频处理 地震特征 地震波形分类 分频解释 营子街地区
  • 简介: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中期旋回,13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波阻抗反演资料,对砂体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预测,为今后精细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高精度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地层岩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油藏形成、分布富集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认为地层岩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因素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前提下,良好油气运移通道地层岩油藏形成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油藏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油气充注决定性因素;砂体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圈闭成藏关键。上述4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油藏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