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10 例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提出重点制订好病情观察、用药监护、饮食管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 110 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出院后定期复查,疗效比较满意。结论 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护肝疗程,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肺结核 乙型肝炎 治疗 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入我院采取治疗的患者当做研究素材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依照一定的要求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79例,对照组的患者都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按照研究需求实施心理疏导,对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们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后,负面情绪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效果比较好。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缓解,促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值得研究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Bviruslargeprotein,HBV-LP)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乙肝)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乙肝患者和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乙肝五项及HBV-LP含量,并检测乙肝组治疗前后HBVDNA、HBV-LP含量变化,分析HBV-LP含量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HBeAg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高于NC组,其HBV-LP阳性率亦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HBVDNA、HBV-LP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后HBeAg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773,P<0.05)。以HBVDNA为金标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HBV-LP评价乙肝治疗效果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上升。结论定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LP含量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ADV)对乙型肝炎e抗原(11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11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11BeAg阳性(C11B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子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25mg双环醇片口服,每天3次。治疗时间均为4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HA,FⅢNF,IV-0,LN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e抗原(11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11B)患者,双环醇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更有助于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异同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 2013年 1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5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作为甲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49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作为戊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60例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戊肝组与甲肝组的发热、恶心呕吐及巩膜黄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在( P<0.05),戊肝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肝组、对照组,甲肝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戊肝组( P<0.05)。戊肝组、甲肝组的 AST峰值、 ALT峰值、 TBIL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戊肝组的 PTA最低值明显低于甲肝组及对照组( P<0.05)。结论: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均强于甲型肝炎重叠感染。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CHB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CHB治疗中出现CK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抗病毒方案CK升高的比例;分析3/4级CK升高(≥7×ULN)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使用甘草酸制剂类药物对患者CK水平影响。结果CK升高CHB患者364例,分析发现CK升高主要见于治疗方案中含有替比夫定的患者,另外,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中CK也升高。本次研究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CK3/4级升高,这些患者主要以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对这30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发现有23例(76.7%)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经肌活检被确诊为肌病。患者使用甘草酸制剂CK水平没有明显升高。结论CHB出现CK升高多见于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CK升高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使用甘草酸制剂等对患者CK水平升高没有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各40例,选择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IgA、IgM、Ig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指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改善52例,恶化28例,改善组的IgA、IgM、IgG、TBIL指标明显低于恶化组,PTA指标明显高于恶化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工作后,其获得的干预效果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对比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照组:常规干预与指导;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等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工作,患者的抗病毒依从性得以显著提高,从而减轻了一系列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的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核心 IgM抗体检测(抗 -HBc-IgM)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 416例施甸县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全县报告的乙肝病例,分别对大三阳组、小三阳组、 GpT升高组使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抗 -HBc-IgM检测,观察各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GpT升高的 51例乙肝患者中,有 26例检测为抗 -HBc-IgM 阳性,其阳性率为 50.98%。大三阳组中抗 -HBc-IgM阳性 89例,阳性率为 48.11%,小三阳组的抗 -HBc-IgM阳性率 37.78%。结论:乙型肝炎应用抗 -HBc-IgM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及病情发展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使用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与依非韦伦联合疗法,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IVRNA转阴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且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的HBVDNA指标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7.78%,对照组为28.89%;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HBVDNA指标低于检测下限率为82.22%,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半年后血清HBVDNA值为(3.69±1.15),对照组为(5.07±1.10);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清HBVDNA值为(3.69±1.15),对照组为(3.88±0.66);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基础上使用替诺福韦酯有助于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对其肝脏的健康具有较佳的保护作用,疗效显著,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