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医组,34例),一组仅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34例),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在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在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比较示中医组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干预前在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方面两组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在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方面两组比较示中医组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比较示中医组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通过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中风 偏瘫痉挛状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 12月我院中风偏瘫痉挛患者66例入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偏瘫 痉挛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现代康复训练与传统中医按摩相结合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康复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患有该病的80名患者,分成常规组与试验组进行观察比对试验,常规组使用单一的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传统中医按摩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获取其运动功能与情绪改善情况,最后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完成两组治疗效果的比对观察试验。结果 采用不同治疗措施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情绪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试验组的改善情况要好于常规组,治疗后试验组的运动功能为59.15±5.54,焦虑为41.35±4.13,抑郁为43.14±4.89。常规组分别是40.67±4.36、50.32±5.14、51.81±5.62。在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为90%。结论 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证明现代康复训练与中医按摩的结合,对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该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康复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84名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随机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2,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康复运动疗法进行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康复运动疗法应用于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且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康复运动疗法 术后偏瘫 脑出血 护理方案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 解决中风后出现的肌肉痉挛的有效治疗策略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跨学科问题和挑战。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仍在不断被研究中,迄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肌肉骨骼疾病。ESWT的适应症和研究的领域正在不断演变,来适应不同的病理,包括中风后的痉挛。现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ESWT具有治疗脑卒中后高肌张力的潜力和疗效,包括其抗痉挛作用的机制。

  • 标签: 中风,痉挛,体外冲击波,神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等步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和步态参数。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平补平泻针刺法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平衡功能 肢体痉挛程度 步态参数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偏瘫疗效。方法:从我院脑梗死后痉挛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康复治疗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关键点针刺法治疗,对比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更高, P<0.05。结论:脑梗死后痉挛偏瘫患者给予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8例在2018.12-2019.12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痉挛性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肢体痉挛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FMA上肢以及下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使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肢体改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温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温针灸辅助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温针灸辅助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护理疗法对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 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双盲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综合组(护理模式:综合康复护理)和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综合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肢体肌痉挛 恢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巴氯芬,实验组增加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显著改善,而其中实验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确切,可改善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 标签: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 巴氯芬 脑卒中患者 偏瘫肌痉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治疗中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病例均为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将采集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B组则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对比,B组患者的上肢、下肢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同时,该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A组(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肢体肌痉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芍药甘草汤合大定风珠加减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促进病症改善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共计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组名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30例。参照组患者实常规治疗,实验组则是对患者实施芍药甘草汤合大定风珠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相较于参照组更为显著,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芍药甘草汤联合大定风珠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风偏瘫痉挛 芍药甘草汤 大定风珠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本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抽选出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后,以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简易上肢功能评分量表(STEF)。结果:干预前,2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FMA、STEF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ST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治疗作用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推拿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共46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20年8月,其中23例为参照组,23例为研究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添加康复推拿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68.68±6.5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1.69±7.37)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康复推拿疗法 偏瘫痉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 标签: 偏瘫 中枢神经系统 痉挛 上肢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 标签: 偏瘫 中枢神经系统 痉挛 上肢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在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投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 )。结论:实施中医铜砭刮痧护理对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恢复。

  • 标签: 中医铜砭刮痧护理 痉挛性偏瘫 康复护理 中风
  • 简介:摘要痉挛状态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症状之一,出现在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痉挛状态可能停留于某一阶段,也可能加重或缓解。部分脑卒中后痉挛状态(PSS)对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不需要干预,但如痉挛状态引发其他并发症或阻碍患者康复时,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因此,对PSS进行有效地管理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干预方法和时间的选择是关键点,亦是难点。肉毒毒素(BoNT)作为局灶性痉挛状态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精准化治疗PSS,采用目标达成量表(GAS)进行疗效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干预方法、时间的抉择,优化对PSS的管理。本综述主要从GAS的应用、BoNT治疗PSS的常用疗效评估量表以及BoNT注射和GAS在PSS管理中的联合应用等方面分析GAS在BoNT治疗PSS中的作用。

  • 标签: 目标达成量表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 肉毒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