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白马骨(Serissaseris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枉层析和SephadexLH-20枉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ursolicacid,Ⅰ)、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Ⅱ)、右旋杜仲树脂酚((+)-medioresinol,Ⅲ)、左旋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Ⅳ)、去乙酰车叶草酸(10-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Ⅴ)、鸡屎藤苷酸(paederosidicacid,Ⅵ)、牡荆素(vitexin,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和D-甘露醇(D—mannitol,Ⅸ)、阻谷甾醇(β-sitosterol,X)。结论: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陇南市2010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市妇保站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资料,采用“十二格”表评审方法,从三个环节,四个方面以及三个延误方面,对2009年全市11例死亡孕产妇进行了评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36.46/10万。1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4例(36.36%)、内科合并症2例(18.18%),妊高症2例(18.18%),产褥感染1例(9.09%),其他原因2例(18.18%)。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11例死亡的孕产妇中9例为可避免死亡,占81.81%,2例为不可避免死亡,占18.1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县乡医疗保健因素占12.50%,个人态度及家庭因素占60.42%,社会团体管理因素占27.08%。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努力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产科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母婴保健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畅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加强计划外妊娠妇女的管理,建立健全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最终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陇南市2010年儿童疾病谱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指导儿童医疗保健提供可靠信息。方法收集全市2010年0-14岁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15645例儿童患病资料,进行了疾病谱统计分析。结果疾病谱中列于前10位的疾病排序依次为,⑴上呼吸道感染(94167例,构成比为41.91%);⑵支气管肺炎(37596例,构成比为16.73%);⑶小儿腹泻(23778例,构成比为10.59%);⑷支气管炎(22365例,构成比为9.95%);⑸肠炎(16273例,构成比为7.24%);⑹扁桃体炎(11400例,构成比为5.07%);⑺消化不良(7442例,构成比为3.31%);⑻荨麻疹(4721例,构成比为2.1%);⑼营养不良(3825例,构成比为占1.7%;⑽口腔炎(3115例,构成比为占1.39%)。结论根据疾病谱分析看出儿童患病虽呈多样性,但前10位疾病中约占70%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约占25%为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是我市儿童疾病谱中常见病、多发病,应有针对性加强防范,从而减少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的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及分析甘肃省陇南市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情况,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并进行14C-呼气试验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根除率及药物选择情况。结果选取慢性胃炎患者共321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196例,感染率61.1%,给予三联或者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抗菌药物选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结束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总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69.4%。结论甘肃省陇南市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应予以根除治疗,药物选择以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为最佳,四联疗法优于三联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陇南市武都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武都区2013—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和陇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98/10万;2016年重型手足口病病毒株是EV71病毒;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5~8月,占病例总数的90.54%;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7.02%和26.65%。结论武都区20013—2017年手足口病呈典型的夏季发病传染病;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期在幼托机构进行防控技术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是控制武都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甘肃省陇南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陇南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陇南市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199例,年均发病率为26.69/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区)分别为两当县111.27/10万、徽县86.51/10万、西和县44.7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194例,占发病总数的76.07%。男性2526例,女性1673例,男女性别比为1.5∶1。发病主要集中于≤5岁年龄组,共报告3803例,占病例总数的90.57%。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3153例)和托幼儿童(726例)为主,分别占75.09%和17.29%。病原学监测结果以EV71为主,占70.63%(89/126)。结论陇南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陇南市武都区2017年8月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国家扩大免疫实施后乙脑发病特征的变化,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8月份乙脑发病例数,分析扩免实施后乙脑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2017年8月份,报告陇南市武都区乙脑确诊病例数10例,罹患率为1.71/10万;在年龄分布上8月龄以下与20岁以上人群病例数明显高于扩免实施后接种乙脑疫苗人群(P<0.01);男性、女性乙脑病例数无差异。结论乙脑是陇南市武都区常见的乙类传染病;自2008年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以来,有效建立了适龄儿童乙脑免疫屏障,本次乙脑疫情在年龄分布上的变化,证明通过安全有效接种乙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预防乙脑发病效果明显。但大年龄乙脑防控不容忽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