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伤情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Hct、Hb(并判断是否贫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Cr等,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止血药、抗凝药、镇痛药及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于入院时、术前7 d、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入院时和术后当天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及引流量,观察计算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根据患者创伤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for DSM-5, PCL-5)评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26例)与非PTSD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差异,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伤后1个月PCL-5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与PTSD发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研究围手术期失血量对PTSD的预测价值。结果PTSD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入院贫血发生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Hct、Hb及术前和术后24 h ADL评分明显低于非PTSD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5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r=0.256,P=0.007;r=0.203,P=0.035),与术后24 h ADL评分、术后Hct呈负相关(r=-0.271,P=0.004;r=-0.194,P=0.04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贫血及隐性失血量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验证,隐性失血量是影响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001,95%CI 1.000~1.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隐性失血量>1 157.8 ml时,发生PTSD的可能性大(P=0.028)。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是急性创伤患者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性失血量以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幕上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310例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203例),根据术中出血量是否大于500 ml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出血量>500 ml组(42例)和出血量≤500 ml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麻醉和手术相关变量、术中快速血栓弹力图(rapid thromboelastography, r-TEG)、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500 ml的相关因素。结果出血量>500 ml组患者中脑膜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分级为Ⅰ、Ⅱ级、颅前窝占位、肿瘤侵及血管、肿瘤最大直径≥4 cm、肿瘤部分切除以及手术时间>240 min的占比均高于出血量≤500 ml组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变量与出血量>500 ml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最大直径≥4 cm[比值比(odds ratio, OR)=4.21,95%CI 1.52~11.71]、脑膜瘤(OR=9.05,95%CI 3.67~22.30)和手术时间>240 min(OR=4.88,95%CI 1.92~12.42)是出血量>5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出血量≤500 ml组比较,出血量>500 ml组患者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 ACT)明显延长(P<0.05)。r-TEG异常与出血量>500 ml存在相关性(OR=3.56,95%CI 1.38~9.17,P<0.05)。出血量>500 ml组苏醒延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高于出血量≤500 ml组(P<0.05)。结论肿瘤体积较大(直径≥4 cm)、脑膜瘤切除术及手术时间>240 min是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XA)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因髋部骨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65~100岁老年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闭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复位手术,依据围术期是否使用TXA及使用方法不同分为3组,围术期予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术前30 min内予以静脉滴注TXA 25 mg/kg的18例患者为单次用药组;术前30 min内予以静脉滴注TXA 25 mg/kg,术后3 h、6 h各追加15 mg/kg TXA的患者18例为重复用药组。比较3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单次用药组、重复用药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单次用药组、重复用药组患者围术期估计失血量分别为620(330,1 080)ml、380(270,490)ml、520(190,750)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666,P<0.05)。其中单次用药组的总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用药组的总失血量较对照组较少,失血量超过单次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1、7 d行彩色超声检查,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TXA能有效降低围术期总失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术前单次静脉滴注TXA,重复使用TXA应慎重考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区间内因子宫内膜息肉入院接受诊治的患者内随机选择96例进行实验,根据护理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每组内人数为38例。对照组整体患者均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整体则接受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六个项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对比发现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1.58%。对比发现P<0.05。实验组出血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提升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需进行手术的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患者的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9月收治的66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3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压和尿量数值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体现差异(P
简介:摘要月经过多(heavy menstrual bleeding,HMB)是妇科门诊女性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女性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医疗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女性对自身月经失血量(menstrual blood loss,MBL)的认知是诊断和治疗HMB的关键决定因素。自从50多年前报道的碱性血红素法以来,许多新的月经血量测量方法逐渐被开发和改进。然而,随着HMB观念的更新,对MBL的评价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本文检索国内外月经血量评估的相关研究,对月经血量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通过总结不同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临床决策和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问题,给患者利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探讨效果。方法:研究中科学选取医院的6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手术方法差异科学分组,研究中主要分析患者手术整个过程中的出血情况,特别针对隐性失血进行探究,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失血总量平均为(885.77±235.68)毫升,显性和隐性状态下量分别为(162.27±134.15)毫升和(714.66±105.78)毫升,对照组治疗中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失血总量平均为(221.73±102.65)毫升,显性和隐性状态下量分别为(120.24±101.15)毫升和(98.66±78.33)毫升,明显观察组失血较多。观察组记载患者出现隐性失血的占本组人数的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 髋部骨折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伤害,而使得患者的髋关节受损。目前,临床上治疗髋部骨折患者通常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应用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或者是金属等优质材料而制作形成的人工关节。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较为复杂,且难度较大[3],因此,临床上髋部骨折患者在治疗时,怎样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均是医护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探究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围术期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对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 髋部骨折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伤害,而使得患者的髋关节受损。目前,临床上治疗髋部骨折患者通常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应用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或者是金属等优质材料而制作形成的人工关节。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较为复杂,且难度较大[3],因此,临床上髋部骨折患者在治疗时,怎样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均是医护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探究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围术期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对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行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对JOA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JOA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行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有较为积极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降低出血量,从而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行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对JOA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JOA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行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有较为积极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降低出血量,从而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临床实用、简便快捷、术后即刻测定泌尿外科前列腺电切或经皮肾镜等手术术中出血量的方法,为手术及麻醉医生及时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配置阶梯浓度冲洗液标本、照相、自制比色卡;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0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及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治疗患者,术中收集所有冲洗液,术毕即刻用比色卡法计算术中出血量,并收集冲洗液标本,再用肉眼估算法和血常规法测定出血量,对比分析比色卡法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比色卡法、肉眼估算法、血常规法的预估出血量分别为(76.68±63.65)、(92.73±62.27)、(77.20±63.55)mL,比色卡法预估出血量与肉眼估算法预估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05);比色卡法预估出血量与血常规法预估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P=0.927);肉眼估算法预估出血量与血常规法预估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6)。结论与肉眼估算法和血常规法预估出血量相比,自制比色卡法测定含冲洗液标本的术中出血量具有成本低、方法简单、即刻准确、简便快捷的优点,适合各类外科手术的出血量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及术中出血量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收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采用保髋手术进行治疗,对短期疗效和术中出血量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出血量更多,Harris评分更低,VAS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与观察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