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基于代表性、影响力和译者的文化背景三个原则选择了文树德(PaulU.Unschuld)的HUANGDINEIJINGSUWEN:AnAnnotatedTranslationofHuangDi’sInnerClassic-BasicQuestions,分析其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策略。研究发现,文树德等人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解读视角和翻译策略,其英译术语自成体系。对于许多中医术语英译,文树德采用了直译结合脚注,并旁引多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形成了文树德式中医古籍英译特色体例模式,即翻译和注释相结合模式。对于其中的文化负载词,例如"脏""腑""督脉"和"任脉"等,他追本溯源,注重探究中医术语中比象和隐喻的原意,力求使译文竭尽可能地接近源文。文树德版本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尽可能避免使用西医术语。此外,书中随处可见大量脚注,这些脚注多数为王冰注的译文或呈现其它相关领域存在的不同见解,有助于补充翻译中未尽意的地方或有争议的地方。文树德采用多种方式,或深度翻译,或出版系列书籍,深究每一字每一词,参照那个时代的语法、句式、古汉语知识,力图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程度。这种忠于原著、忠于历史的翻译态度对中医古籍的翻译和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有助于西方学习中医者领会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
简介: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较多且不统一,有些译文甚至相互矛盾。除译者因素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中文原文标准不一致,名词术语在中文层面蕴含不确定因素。但目前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文以及医学层面,较少考量中文术语对外翻译时是否会产生歧义,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究主要从翻译层面展开,缺少中医药标准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相互映照的研究。从标准化角度探讨中医英译标准化问题,认为统一、明确的中医药术语是制定统一的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的基础。制定中医药术语标准时应增加对外翻译维度,保证术语不仅能对内准确传达信息,在对外翻译时,原文本身亦不应产生歧义。此外,还应加强中医药标准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相互映照的研究,为中医药翻译标准化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新视角。
简介:摘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求日益增长,纪录片《本草中国》英译挑战凸显。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聚焦《本草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英译问题,以功能对等为核心理论。综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展现该理论的应用。纪录片《本草中国》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英译问题至关重要。分析其国际传播现状与功能对等的关联,阐述英译在语言、文化、传播层面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多维度翻译策略体系,为《本草中国》英译及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价值。提出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行业合作、传播渠道拓展等展望与建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索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虽任务艰巨,但功能对等理论指明方向,且经案例验证,文中提出的策略可有效提升翻译质量。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到医院接受孕期保健以确保安全健康的怀孕、生产。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这方面法律规制不健全,司法实践也极其不统一,以至于一旦在孕期保健合同的履行中出现违约及违约损害等后果,人们便无所适从。笔者拟从合同法的视角来探讨孕期保健服务法律关系,主要从孕期保健服务合同的概念、特征、成立与生效、性质、孕期保健服务合同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孕期保健服务合同理论和实务相关问题。本文着眼于明确孕期保健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角度,来规范孕期保健技术服务;以期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明确医方的义务,增强医方的责任心,防范服务风险,减少与此有关的医疗纠纷,为孕期保健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证。
简介:摘要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和《ISO 23961-1:2021 中医药-诊断术语-第一部分:舌》共有的舌象术语为对比分析语料,以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为主要参考资料,采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分析与总结两大版本舌象术语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发现该类术语选词、词性与结构存在差异、复合特征舌象术语采取单一标准、术语语境阐述不同及标准术语缺失等问题,表明译者在术语语境中为取得不同的交际效果,会考虑其术语适用对象的差异性;另外,WHO舌象术语以教育培训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各国从业者提供基础知识,而ISO舌象术语以信息客观化为主要目的,旨在规范各类诊断仪器之间的信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