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amongtheAnthrosandOtherEssays。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人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辨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简介:明中叶至清初,土默特蒙古以游牧为生,土地是有力者多占,无力者少占,其时并无书写契约的传统。乾隆八年,清廷划拨户口地,此后土默特蒙古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在朝廷西征朔漠和放垦土地的背景下,民人数量不断增加,旅蒙贸易显著发展,这使土地投资具有了可观的利润回报。民人和蒙古的土地权属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利用契约确定地权关系。官府对民人租种蒙古土地持默许态度,将契约作为断案的依据,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在蒙汉文化的接触之中,土默特蒙古受到民人地权观念的影响,学会了利用契约维护自身权益。经由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土默特蒙古的生计方式从游牧为生转为吃租当差,整个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也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变成沃野千里的米粮川。
简介:汪达尔战争与哥特战争是查士丁尼一世为了统一帝国而发动的战争。对拜占庭帝国、汪达尔王国以及东哥特王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查士丁尼一世在国内政治局势稳定、经济以及军事实力增长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努力实现恢复昔日罗马帝国辉煌的美梦,而选择对外战争也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或许查士丁尼一世有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或许是为了通过战争赢得军民的尊重。汪达尔战争与哥特战争的爆发及其先后顺序既与查士丁尼一世的政治目的息息相关,又与汪达尔王国与东哥特王国自身的政治局势、经济以及军事实力等因素相关。这两次战争在拜占庭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查士丁尼时代所不能回避的两次战争,一直受到史学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两次战争都十分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文章拟对汪达尔战争先于哥特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希冀对这两次战争的认识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简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政治思想与帝国观念有密切联系。约翰·密尔的帝国与殖民地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统治在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是如何被合理化的:通过将社会发展设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将人类社会置于不同的文明等级之中,并坚持自由权利只有在发达高级的文明阶段才能获得,帝国统治被描述为文明的使命,是发达社会引导不发达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必要途径。然而,密尔后期对殖民者暴力的反思和批判则显示其对帝国文明使命的怀疑,这种对帝国权力滥用的批判又为以后的思想家批评帝国奠定了基础。另外,密尔的帝国观也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他者"及人类群体之差异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