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代以来“西南”的区域重构,在区域合作战略主导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西南”区域认识是建立在流域分区强调横向(东西向)联系基础上,体现了贯通“三沿”(沿边、沿海、沿江)地带的自然诉求.民国初年,西南六省(川湘粤滇黔桂)一系列的区域政治合作则是其明确体现.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抗战大后方战略主导下的国防地理分区,体现了由横向(东西向)的流域分区向强调高地防御的纵向(南北向)地形分区的转变.1949年后的西南大行政区设置也是国防区划思维的体现.然而,改革开放后,这一“国防第一、经济第二”的区划思维及其实践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经济区的不断调整,尤其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的提出,则可以看作西南区划思路的回归,是对贯通三沿(沿海、沿边、沿江)地带的区域合作常态的自觉尊重.
简介:在我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我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如民间鼓舞兰州太平鼓、天水的扇鼓舞、武威的攻鼓子。民间戏曲环县道情皮影,在2003年文化部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试点工作会议”上,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项目之一。民族音乐拉卜楞藏传佛乐、临夏的砖雕艺术、甘谷的脊兽、天水的雕漆、兰州和临夏的刻葫芦、保安腰刀、舟曲藏族木楼、各民族服饰、陇东婚丧习俗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特别是陇东的民间剪纸、刺绣和香包。镇原县剪纸老艺人祁秀梅,曾被中央美术学院请去专门讲授剪纸艺术。我们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是要把甘肃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精神遗产,变成有形的文化财富,为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