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气”是中国哲学的元点。”气韵生动”以”气”的哲学为基点,以“生”的美学为延伸。中国画是通过一张画去体验宇宙的生气、表现生命的意韵。“气韵生动”的提出极大地延伸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使中国画的艺术实践走向了以技进道、道体合一的东方之路,使中国画的艺术实践成为了画家澄怀观道,静心涤虑的人生方式。

  • 标签: 气韵 生动 养气 美学
  • 简介:王弼是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所注释的《老子》、《论语》等儒道著作中,王弼对于“大音希声”、“大成之乐”等音乐思想进行了独具匠心的重新阐释.蔡仲德先生曾在他的《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中具体而深刻地分析了王弼论著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而本文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将研究视角集中于魏晋时期的主流学说——玄学,以期站在这一新视角下来看待王弼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逻辑走向.

  • 标签: 魏晋玄学 音声相合 大音希声 大成之乐
  • 简介:昆剧传播到外埠之后,受到当地文化与底层百姓审美趣味的影响,渐渐发生了变化,与所谓“正昆”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这些昆剧便被人们称为“草昆”。尽管草昆有川昆、滇昆、徽昆、赣昆、湘昆、晋昆、甬昆和永嘉昆剧等之分,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即语言方言化、音乐通俗化;新编剧目表现了底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净丑二角的表演体现了重技艺、喜滑稽的风格。

  • 标签: 昆曲 草昆 美学特征
  • 简介: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虽然不很系统,但他谈美的视角很独特——他是从和谐的角度来谈美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与物无对;二、美感具有生命情调;三、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四、从人生意义角度而言,美是自我协调。

  • 标签: 与物无对 人生意义
  • 简介:“无设计”也叫虚无设计。是设计思维的一种延伸,结合现代社会现状以及本国的文化特征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无设计”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达,一种意境的体验,和简约主义光注重形式的简洁以及单纯地追求功能是有一定区别的。通过。无为、无界、无我”的方式.也就是减少、协调与融合的手段,达到无设计的境界,用尽量少的设计手法达到最佳的意境表达才是无设计的内涵所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无设计”进行分析。

  • 标签: 无设计 意境 寂静 虚无
  • 简介:维多利亚风格诞生于1837年,其具有典雅。婉约、浪漫、高贵等艺术气质,这一切正好满足了此空间业主的需求。因此设计师通过对维多利亚生活美学的阐释,向业主展现了一种细腻、奢华的生活步调。

  • 标签: 维多利亚 生活 美学 设计师 业主 气质
  • 简介:作为一个优美的、浪漫的、诗意的文化空间,杭州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想象与建构。杭州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民国时期,杭州电影突出社会批判的写实主义姿态,注重音乐的叙事和西湖景观的造型功能。“新时期”的杭州电影创作经历转型,开始朝多元化题材风格的影片转换,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青春题材影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及凸显杭州地方文化传统的古装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语境中,以杭州为故事背景的商业片和文艺片构建了关于“杭州想象”的传统与现代多元并置的文化生态。杭州电影在物质和影像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魅力,具有长久而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杭州电影 发展历程 美学嬗变 文化意义
  • 简介:<正>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的视线。现代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文化充盈的表现,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通过广告宣传,将产品自身的特点、功能等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方便他们进一步了解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进而实现产品市场营销的目的,而消费者又可以从广告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随着广告市场的不断壮大,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逐渐升温,越发显得激烈和

  • 标签: 影视广告 美学设计 广告设计 现代广告 电视广告 陈凯歌
  • 简介:当代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体育舞蹈是一项集舞蹈、体育及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艺术体育运动,其中有舞蹈美,也有音乐美及服饰美等多种美学元素,但是这种美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全面体会的。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将美育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从审美的角度去剖析了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表现形式,并且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提出了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将美育教育融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

  • 标签: 体育舞蹈 关学 美育
  • 简介:声乐美学的研究在于揭示音乐艺术形态的特殊性,从而全面把握声乐艺术的本质与规律。本文以从乐美学的审美的角度研究歌曲《菩萨蛮一黄鹤楼》,探讨研究其声乐艺术美,旨在进一步加强理解诗词类歌曲的艺术美学特点,以便更好的运用到演唱实践中,实现它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体现它的理论研究价值。

  • 标签: 歌曲 《菩萨蛮·黄鹤楼》 声乐美学 毛泽东
  • 简介:<正>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达到了创造美的境界,细数从古至今所发明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不积淀着人类的审美心理,人们所做的一切活动,无一不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新闻活动也属于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新闻作品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也应该把新闻放入自己的视野,研究新闻的美学发展,从而构建新闻美学的理论。出于这样的一种学科背景,本文对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新闻实践中和新闻制作中的应用给予解释。

  • 标签: 传播形态 传统文化思想 内容层面 事实材料 接受主体 心理发展过程
  • 简介:一、《舞蹈美学》——继往开来的新里程碑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认为,作者具有强烈的理论建构意识,如作者在序文里就提到了建构舞蹈美学的三个支点:(1)舞蹈美学如果不研究人的身体,不从身心二元论转向身心一元论,舞蹈研究只能止于术,难以达到道的境界。

  • 标签: 舞蹈美学 出版座谈会 身心二元论 综述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研究
  • 简介:钢琴演奏属于音乐实践中的音乐表演环节,是时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音乐美学的音乐表演原则——即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技巧与表现统一。这三方面原则为音乐表演实践环节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照标准。

  • 标签: 音乐美学 钢琴 二度创作
  • 简介: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电影以自身独特的风采活跃在中国电影银幕上.不仅丰富着中国电影的种类,而且.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中与汉族电影进行着艺术的“对话”。民族电影在美学上逐渐成熟的过程.不仅在镜头语言上有着鲜明的表现.而且在表演美学方面也得到了体现。本文从表演美学角度对新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进行回顾及其论述.通过表演美学的嬗变分析民族电影文化的变迁。

  • 标签: 民族电影 美学角度 新中国 表演 中国电影 “对话”
  • 简介:本栏目旨在聚焦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家,探究其在中西文明剧烈碰撞之际,如何参照西方文明话语自觉寻求中国古典艺术观念、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又是如何在重构自身艺术哲学理论与艺术史观的进程中,实现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承续和对艺术人生理想的坚守,以期对全球化和商业化大潮裹挟之下薄弱的文化本土意识、浮躁之风有所裨益和借鉴。

  • 标签: 艺术哲学 中国现代 人生理想 美学家 宗白华 体验论
  • 简介:一、孙文明1二胡的音乐特征所谓江南音乐风格是指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其旋律细腻、流畅、柔美、清婉,而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情感,具有浓厚的江南生活气息。因为时代生活使作品都具有表达内心世界为主的倾向,因此在二胡演奏风格上形成了具有抒情性的特点。但这抒情又包含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孙文明的抒情富于劳动人民的本色,它更直截了当,带有原始力的;

  • 标签: 美学意蕴 音乐特性 二胡 文明 抒情性 音乐风格
  • 简介:电影《观音山》通过一个与"困惑"有关的故事,做出了对于生命、青春的艺术表达。在这一过程中,电影故事显示出女性主义美学的审美特征。通过两性形象的颠覆及关系的纠结、断裂、零碎、矛盾、灰暗的审美价值的呈现,强调女性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成了女性对于自身存在及价值实现的探索与思考。

  • 标签: 《观音山》 女性主义美学 审美价值 困惑
  • 简介:当代的歌曲创作不断地、多角度地向传统戏曲借鉴,出现了大量戏歌交融、戏歌合一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新的审美内涵、新的审美价值和新的文化价值,形成一种独特的歌曲创作和演唱的流派。随着这种歌曲创作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对它的评论分析也大量地见诸报刊网络,但遗憾的是,这些评论或评价大多仍停留在简单的议论层面,对于核心问题缺少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不能使人触摸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鉴于此,本文从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对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期望更多的人们能更为深刻地看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意义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推动当代歌曲创作更加多姿多彩地发展。

  • 标签: 当代歌曲创作 传统戏曲 借鉴 美学意义
  • 简介:杭州西湖的人文底蕴不仅在于风景名胜的历史悠久,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文人骚客们写景状物、叙事咏史和抒情寓怀的大量诗歌作品。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林升的《题临安邸》等经典的诗歌作品脍炙人口,千古传唱,对于西湖的名胜古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自从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以来,也曾有过众多外国人来过杭州,他们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西湖风景诗歌作品。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用外语创作的优美诗歌作品迄今仍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和分析由1915年来杭州蜜月旅行的美国女诗人吉利兰和1925年在杭州度蜜月的一对美国新婚夫妇——马尔智和饶道立等人写下的十首西湖风景。在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出自外国人之手的优秀诗歌作品原本也属于西湖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们理应成为向世界推荐杭州西湖的最佳媒介之一。

  • 标签: 英语西湖风景诗 吉利兰 马尔智 饶道立 西湖十景 西湖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