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需要教师对“自主”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及对学生减控赋权的行动;同理,教师自主性的提高意味着教育管理者对“自主”的认知及对教师减控赋权的行动。本文探索了在现实等级教育体系下这三种自主的动态交汇碰撞,以期寻求三者之间和谐共存并各自繁荣的最优平衡。本研究立足于一所中国新建私立中学,通过研读校内文件、访谈、课堂观察及课后讨论等多种方法,深度调研了学校一项致力于学生全人发展的综合改革项目,研究对象涵盖了学校校长、教学主管及英语教研组全体九位老师。本文具体探讨了三个问题:1)校长的自主观;2)教学主管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3)教学主管建立的旨在增强教师自身自主能力的教师培训体系。研究结果发现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这三者的自主性互相干预,有促进,有制约,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真正有效的改革必须关注教育等级体系中各层次主体对“自主”这一核心概念属性的真正理解和统一认识,并最大限度地追求这种等级现实下的最优权力分配和转移。该问题值得更多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简介:<正>洪迈《夷坚志》支戊卷五《任道元》条:"淳熙十三年上元之夕,北城居民相率建黄籙大醮于张君者庵内,请任为高功。"黄丕烈校:"者"字疑误,吕本作"张道者庵"。这一例中的"者"确实有些眼生,故黄氏疑误而吕本径改。这是由于这种用法的"者"在先秦两汉以及后来的八家派古文中确属罕见。但是,即在秦汉典籍中,这种用法的"者"字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吕叔湘先生说:"在历史上,‘者’很早就有兼并‘之’字的趋势。"举例有《战国策》的"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汉书艺文志》的"农家者流"等。同时指出,唐宋口语中出现的"底"字,实际上兼有"之"、"者"二字的作用,只是文人为避俗就雅,笔下仍往往作"者"。举有寒山诗"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等例(《汉语语法论文集》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