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和研究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运用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8例,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8例,接受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腰椎功能、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组(0.2μg·kg-1.min-1)和F组(1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kg,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持续静脉镇痛,随访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情况。结果:R组术中唤醒时间(12.3±5.7)min明显短于F组(21.6±6.5)min(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R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后及时追加芬太尼,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 标签: 唤醒试验 七氟醚 雷米芬太尼 脊柱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脊柱骨折病人7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ACTH水平等指标。结果:关于ACTH水平,术后:试验组数据(51.43±6.04)ng/L,和对照组数据(63.47±7.38)ng/L相比更低(P<0.05)。关于Cobb’s角,术后:试验组数据(6.79±1.34)°,和对照组数据(11.83±1.93)°相比更低(P<0.05)。结论:脊柱骨折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ACTH水平降低更加明显,Cobb’s角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脊柱骨折 前路手术 影响 内固定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整形外科治疗方案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间2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依据其创面特点和缺损状况,采用包括清创、创面密闭式负压吸引(VSD)、设计不同组织皮瓣覆盖等多种整形外科治疗手段。结果:在1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依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了清创联合VSD后直接缝合、Z皮瓣修复、双侧骶棘肌肌瓣联合Z皮瓣、背阔肌皮瓣、第四腰动脉穿支皮瓣以及臀大肌肌皮瓣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7例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呈阳性,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愈合问题,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余9例一期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未需取出内固定。结论:针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形外科治疗手段。早期干预、彻底清创、去除坏死/感染组织,以及有效的皮瓣覆盖,对保证术后创面愈合、避免内固定取出至关重要。

  • 标签: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 切口愈合不良 整形外科治疗 皮瓣修复 创面密闭式负压吸引 清创
  • 简介:目的探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9±30)min,出血量为(35.5±12.5)ml,住院时间为(5.84±2.6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0±25)min,出血量为(75.5±16.0)ml,住院时间为(8.00±1.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量小、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减压治疗方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50 例患者为对象,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术后效果上看,对照组 患者伤椎高度、触觉评分以及运动评分为( 3.1±0.8 ) cm 、( 53.6±23.3 )分、( 62.2±15.1 )分,观察组为( 5.2±0.6 ) cm 、( 72.4±25.1 )分、( 75.6±16.3 )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76%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方式 能够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前后路减压治疗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的更快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重度脊柱侧凸 行后路矫正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和微创入路脊柱手术治疗脊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02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纳入此时我院收治的脊椎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签分组法均匀分组,31例纳入对比组并应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31例纳入观察组并应用微创入路脊柱手术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疼痛水平、Cobb角矫正度、Cobb角丢失度、脊柱功能、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二组的疼痛水平等统计结果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Cobb角矫正度、脊柱功能均高于对比组,且Cobb角丢失度较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对脊椎感染患者治疗时,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与微创入路脊柱手术治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后者效果更理想,能够减轻疼痛水平,改善脊柱功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应用。

  • 标签: 传统脊柱前路手术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 脊椎感染 疼痛水平 脊柱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2020 年 10 月 - 2021 年 10 月这一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 28 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矫形手术,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手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手术均顺利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疼痛评分(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 评分)比术前评分更高,患者出院后,对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为 92.86 %(26/28)。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治疗效果好,满意度高。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 方法: 取 35 例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行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 术后患者 ODI 、 VAS 评分及 Cobb 角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 P < 0.05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本组随访中未见脊柱凸畸形生长及复发情况。 结论: 通过 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明显提升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稳定性,防止脊柱畸形,并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 骨融合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微创手术(LISS)对椎间盘突出症(DO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病例数共60例,疾病名称均为DOD,均在2021.01~2022.10内治疗,按排号均分为2组(30例/组),分别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甲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乙组实施LISS治疗。对项目涉及并发症和手术指标。结果:试验后对总并发症率、出血量、住院及手术耗时等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各项数值均少于甲组(P<0.05)。结论:LISS用于治疗DOD的效果优良,可减少创伤和出血,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且可缩短手术及住院耗时,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可进一步借鉴研究。

  • 标签: 脊柱微创手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1至2021-1我院148例脊柱创伤患者,根据实施的治疗对策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比对组74例开展传统开放腹手术治疗;探究组74例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比对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何时活动与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比对组,(P<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5%低于比对组的13.51%,(P<0.05);探究组视觉疼痛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更快,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传统开发手术 脊柱创伤
  • 简介:9月1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梁裕教授应用Google眼镜完成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摄录和转播,获得成功。这也是Google眼镜这穿戴式数码装置在国内首次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据介绍,在40分钟的手术过程中,从切口显露、椎间盘切除减压,以及椎间隙准备到内固定融合,手术的全过程都通过Google眼镜以主刀医生的第一视角清晰地传输到各

  • 标签: 脊柱外科手术 GOOGLE 主刀医生 椎间盘切除 颈椎前路手术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关键词脊柱创伤手术;微创技术;传统技术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事件频频发生,脊柱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多。脊柱创伤属于一种多发伤,指的是脊柱伴有结构性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1。在目前临床中常用外科手术治疗。在不断加大对手术应用的研究后,微创技术也应运而生,且有逐渐替代传统技术的趋势。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4;年龄搜集范围25-76岁,中位年龄(36.82±1.33)岁;对照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613;年龄搜集范围25-75岁,中位年龄(36.79±1.2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1.2治疗方法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患者在全麻作用下,协助其取仰卧位。借助C臂引导下进行定位操作,选椎弓根外缘处做一个纵切口,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缓慢扩张软组织。随后再进行常规放置工作通道流程,充分显露头侧、尾侧。使用椎弓根探子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撑开钉棒,复位骨折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创伤状况,行全锥板开窗操作,复位椎体后缘骨折。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本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术位均与研究组患者一致。选正中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紧贴骨膜,并常规剥离椎旁肌。使用自动拉钩将肌肉撑开,安放钉棒,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1.3观察指标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包括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c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情况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22.56±1.58)min、术中出血量(119.68±2.01)ml、活动时间(26.05±1.59)h、住院时间(8.17±1.33)d;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83.39±1.22)min、术中出血量(300.01±1.85)ml、活动时间(53.97±1.37)h、住院时间(12.66±1.05)d。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脊柱创伤具有多样且复杂的临床特征及症状,绝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处于病情危重阶段,临床上首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病情症状,但作为一项应激源,在围手术期极易产生一系列较大的应激性反应,不利于改善预后。随着整体医疗水平日渐改进与完善,微创技术已成为一种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技术由于具有创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学领域中。在微创手术中,通过使用特殊手术器械,包括C臂、椎弓根探子等,可清晰观察到椎管内生理功能以及解剖结构,从而进一步避免对椎旁肌及其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根本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3。总之,微创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中可降低损伤程度,对脊柱创伤患者意义重大。微创技术的治疗原则是以最小的损伤以达到最大的疗效,但以目前来看,由于微创手术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知并掌握脊柱解剖结构。因此,微创技术仍然还不能彻底替代传统技术。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微创技术可有效确保手术进程顺利,同时还可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参考文献1.邢震.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177-177.2.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84-85.3.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8-118.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在手术期间展开优质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各研究,纳入病例为78例,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所接诊,取组中39例,护理工作按照常规方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39例则落实优质护理,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结合对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患者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进行运用,可达到加快患者恢复的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的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收治10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