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途径对手术区域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过手术的200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0人,试验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评估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流程前后手术区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在正确进行外科清洁、使用无接触式手套和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糖和体温的监控执行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关节置换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关节置换手术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含样本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探究组予以根本原因分析护理,观察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症、术中管理人员、术后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探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感染发生率探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能够良好提升护理质量,还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但其仍会受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中需依据患者的状况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接受的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分析患者手术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感染发生率39%,其中浅表手术切口占58.97%。深部手术切口占30.77%,脏器或者腔隙占10.26% 。浅表手术切口、深部手术切口、脏器或者腔隙中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2.31%,84.6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83.33%。结论: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方法,能够降低胆囊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方法:本次以手术室为场所展开研究,研究期限为2022.01~2023.05,以手术室的各类物品、空气以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手术室展开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伤口感染率和灭菌合格率等进行检验和比对,两项指标采样数均为200例。结果:经经验干预后手术室的消毒物品、空气等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前后灭菌物品合格率差异较小(P>0.05)。经经验干预后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等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干预后,既能提升灭菌的效果,又能减少感染率,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有借鉴优势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为手术室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工作的95名医护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隐患情况,分析比较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实施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隐患为医疗流程不熟悉、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医疗器械清洗不洁净、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疗废物处理不当、自身防护不当和消毒器械使用不当,比例分别为比例分别为24.21%、30.53%、26.32%、18.95%、33.68%、28.42%和22.11%,实施前,管理情况评分为(56.75±9.52)分,满意度评分为(78.42±4.64)分;实施后,管理情况评分为(86.85±3.52)分,满意度评分为(90.51±2.43)分;实施前管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手术室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及措施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评价,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香港医院管理局通过44家公立医院,向全港市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中6家医院有肿瘤学中心。目前已有4家肿瘤学中心由药剂部提供100%的化疗药物配置服务,仅一家中心雇用护士提供该服务。6家肿瘤学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不等,而且有些员工人数与工作量不相称。香港的肿瘤学药剂师仍处于机械式工作状态,他们只有足够时间从事日常的药品调剂工作,没有时间深入临床药剂的研究,更加没有机会参与日常病房的巡查工作。通常他们根据轮转式值勤表上班,该模式妨碍了药剂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伊利沙伯医院(QEH)创新地将药剂师从该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改善工作体系,保证工作质量,加强与医生的联系以及培训专门调配化疗药物的药剂师。又将全静脉营养输液(totalparenteralnutrition)生产系统全面自动化,允许药剂师重新投入化疗药物配置服务等工作。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使得生产更加合理化,“剂量分组”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药剂师还参与了医院的化疗药物安全监管委员会,从而使药剂师意识到化疗药物配置服务存在的职业风险。尽管伊利沙伯医院药剂部在该领域有所突破,但是通往临床肿瘤药学的道路仍然是漫长而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