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脉管畸形的诊疗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疑难性问题。相对低的发病率以及多个不同学科各自为政的诊疗,造成了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经验不足。脉管畸形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医师首先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同时其精确诊断要求深刻理解胚胎发育、病理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熟知各种脉管畸形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形态学特征。

  • 标签: 脉管畸形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婴儿血管瘤是婴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生后几周内出现,有明确的增殖和消退过程,可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和混合性三类及局灶型、节段型、中间型和多发型四型。大多数婴儿血管瘤对身体不造成伤害,少数可出现功能影响或严重毁形性损害,极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潜在生命危险、严重功能影响及毁形性损害的高风险婴儿血管瘤,需要尽早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应熟知婴儿血管瘤的风险等级及治疗原则,根据患儿年龄、风险等级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临床表现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 简介: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症状,脱发病因复杂、病种繁多,治疗也不尽相同。脱发疾病的诊断,除了需要对毛发生理、疾病分类和各脱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深入的理解,还要结合相关检查所获得的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毛发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毛发镜和头皮组织病理的应用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常见脱发疾病的临床特征、毛发镜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结合,探讨脱发疾病的准确诊断

  • 标签: 脱发 诊断 毛发镜 组织病理
  • 简介:背景:皮肤恶性肿瘤占皮肤科医师工作量的主要部分。临床诊断是决定鳞癌(SCC)和恶性黑素瘤是否尽快切除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在NHS教学医院诊治的恶性皮肤肿瘤的数量和类型,并评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每一个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个月以上病程的恶性皮损的相关数据。结果:1195例恶性皮肤肿瘤被确诊,其中78%为基底细胞癌、14%为SCC、6%为恶性黑素瘤、其余2%包括Merkel细胞癌、恶性附属器癌和恶性雀斑样痣。81%的肿瘤患者接受皮肤科医师治疗。84%的患者经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师正确诊断,但仍有32%的鳞癌被误诊。1195例肿瘤中916例(77%)首选切除,其中92%(843/916)被彻底切除。结论:大部分皮肤恶性肿瘤(968/1195,81%)经皮肤科医师治疗。治疗首选切除,其中91%(767/916)的病例肿瘤被彻底切除。84%的肿瘤临床诊断正确,但32%的鳞癌在外科手术前未被正确诊断

  • 标签: 皮肤恶性肿瘤 临床诊断 治疗 MERKEL细胞癌 恶性皮肤肿瘤 皮肤科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的内胚窦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性的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经手术以及病理确认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37例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图像表现,同时与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7例的研究病历中,13例呈现实质性的回声,局部还可以见到蜂窝样的改变,22例呈囊实性的改变以及2例呈现囊性多房,同时实质部分还可以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此外,巧克力囊肿内部回声多样化,依据病程长短以及月经周期而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于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6.5%。结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和认识卵黄囊瘤以及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等可提高相应的诊断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 卵黄囊瘤 巧克力囊肿 表现 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的11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母亲接受治疗的情况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5例和非治疗组45例,分析各组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9.23%,非治疗组中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中疑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4.56%,非治疗组中疑诊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发生率为86.15%,非治疗组发生率为53.33%。非治疗组的确诊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者中,脏器损害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皮肤、血液系统和肝脏;24例确诊和疑诊患儿中22例患者经治疗后2年无复发。结论:母亲在孕期积极治疗对新生儿出生后的先天性梅毒的症状影响较大,先天性梅毒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多系统损害 临床特征 治疗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内膜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析白色念珠菌检测对龟头炎的诊疗过程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龟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均为阳性,行菌株培养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菌株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18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92%;白色念珠菌106株(94.64%)。培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率100.00%;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6.86%、60.78%;1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咪康唑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敏感;光滑念珠菌对所有药物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其余药物均敏感。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真菌性龟头炎主要病原菌,其确诊依赖于真菌镜检和菌种培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彻底根治龟头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龟头炎 白色念珠菌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BDG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真菌培养 诊断
  • 简介:黑甲是甲板或甲床呈灰黑色、棕黑色或黑色,可弥漫性或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可单发或多发。成年人甲母质中黑素细胞约有200个/mm2。任何引起黑素细胞活性增加或黑素细胞增生的因素均可引起黑甲,例如真菌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系统性疾病、色素痣和黑素瘤等等。黑甲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为甲良性病变,亦可为恶性程度极高的甲黑素瘤。为让临床医生对黑甲有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黑甲及其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 标签: 黑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尖锐湿疣的136个皮损分别进行医生肉眼判断、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诊断,以组织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并对前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医生临床肉眼判断的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35.71%,准确性为88.24%;皮肤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5.59%。两组方法判断结果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8),准确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敏感性同临床肉眼判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前者,无创、耗时、花费优于组织病理。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肉眼判断 皮肤镜检查 组织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黑甲主要表现为甲板内纵行的黑色或棕色条带。甲下出血、感染、药物、良性黑素细胞增生以及黑素瘤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黑甲的出现,其中临床预后最差也最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的就是甲单位的黑素瘤。如何将甲良性病变与甲黑素瘤区分开来,避免甲黑素瘤的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皮肤镜的应用以及相关活检技术给黑甲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黑甲 甲黑素瘤 皮肤镜 活检 病因 诊断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病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病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病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病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皮肤真菌病可依据真菌感染皮肤组织的深浅不同,分为皮肤浅部真菌病和皮肤深部真菌病。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皮肤真菌病的常用方法,三者通常需相互配合方能明确皮肤真菌病的诊断。本文通过阐述这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诊断皮肤真菌病的准确性。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真菌学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HIV与梅毒同时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ECLA)同时检测192例HIV-Ab/P24阳性血清,包括疾控中心免疫印迹(WB)阳性血清77例(实验组),不确定和阴性血清115例(对照组),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TPPA阳性36例(18.8%),TRUST阳性27例(14.1%),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对照组中,TPPA阳性8例(4.2%),TRUST阳性2例(1.0%),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1)。结论:HI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梅毒的几率很大,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

  • 标签: HIV 梅毒 TPPA TRUST 相关性
  • 简介:甲真菌病约占所有甲病病例的50%。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肥胖、吸烟和年龄增长是感染的诱发因素。真菌镜检和培养仍是诊断甲真菌病的标准,但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发展很快。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是可以选择的新的替代治疗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尖锐湿疣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依据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免疫组化法、甲苯胺蓝试验等可确诊.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祛除可见的疣体,减少复发.方法有冷冻、激光、电灼多功能治疗机、外科手术等物理手术疗法和表面化学腐蚀剂、表面化疗剂、抗病毒制剂、免疫制剂以及中药等药物疗法.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治愈,降低感染性,减少或预防今后的危险行为以及尽力确保性伴也获得诊疗.

  • 标签: 尖锐湿疣 诊断 治疗 预防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