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稳态的维持对机体至关重要,过多可以导致血色素沉着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过少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随着一些代谢相关蛋白的发现,人们对机体稳态的的认识不断加深。铁蛋白(ferritin,Fn)是机体的主要储存形式,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发挥着血液和细胞间转运的作用。铜蓝蛋白(eeruloplasmin,CP)、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duodenalcytochromeb。Deytb)、膜转运辅助蛋白(hephaestin,HP)、膜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l,DMT1)等参与了的吸收和跨膜转运。调素(hepeidin)、遗传性血色素病蛋白HFE(hereditaryhemoehromatosisprotein)、血幼素(hemojuvelin,HJV)、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receptor1)、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receptor2)、β-微球蛋白(β-microglobulin,β-M)、调节蛋白(ironregulatoryproteins,IRPs)等在机体稳态的维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脑缺血后机体稳态失衡。过多的介导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并诱发各种疾病。研究急性脑缺血时代谢变化对认识急性脑缺血病理生理学,寻找防治脑缺血损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铁稳态 铁调素 脑缺血
  • 简介:图(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脑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1ms),空间分辨率〈2mm,远高于MRI、SPECT、PET和PET/CT。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PET/CT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 简介:图(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脑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脑磁场信号
  • 简介:图(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脑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1ms),空间分辨率<2mill,远高于MRI、SPECT、PET和PET/CT。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PET/CT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 简介:目的评价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丘底核(STN)的显示价值。方法收集帕金森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FSE(T2-weightedfastspin-echo,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FSTIR(T2加权快速短时反转恢复)及SWI序列,分别测量不同序列STN与周围组织(脑白质)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序列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提高了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提高了对STN的显示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STN的可视化,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PS)前定位评价、术中位置准确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帕金森氏病
  • 简介: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脑图癫痫定位技术对难治性癫痫致痫区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痫病人58例,术前行视频头皮脑电图、磁共振、脑图、颅内埋藏电极皮层脑电图等检查,综合评估确定致痫灶的位置。根据综合评估致痫区制定手术方案并实施,随访并判定疗效。根据脑图癫痫定位和综合评估致痫区吻合度分为3组,Ⅰa组:完全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cm以内,Ⅰb组:基本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3cm;Ⅱ组:不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3cm以外或其他。统计分析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7.6%(45/58),其中癫痫完全消失18例;Ⅰa、Ⅰb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结论脑图癫痫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当脑图癫痫定位和术前综合评估致痫区基本一致时,手术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癫痫外科 脑磁图 致痫区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核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皮质吞咽中枢在脑图中的激活情况,为吞咽皮质中枢的功能探讨提供资料。方法采用151通道Omega2000全头型生物仪(CTF.co,Canada)对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脑信号的采集。以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currentdipole,ECD)记录肌电信号开始前-2500ms内激活脑区的部位及时间顺序。以每隔20s、25s、30s、35s时间不等的方式向受试者口腔注射室温纯净水0.5~1ml共10A。所有检查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并与脑图的磁场变化结果融合,形成源性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结果5例患者得到源性影像。所激活的脑区包括岛叶、初级运动感觉皮质、扣带、丘脑等。部分脑区呈现反复激活,脑内吞咽皮质激活存在5个相对较为固定的环路。中央前后回、岛叶、丘脑、扣带回持续稳定激活,其初次激活发生在一定时间段内。后扣带较前扣带回及岛叶激活较晚。结论吞咽皮质在处理吞咽信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路。后扣带回激活较晚可能是由于卒中后吞咽皮质功能活动受损的表现。

  • 标签: 吞咽障碍 吞咽皮质 卒中 脑磁图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的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和颅底伪影后,SWI图上的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和SWI探查到的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的检出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客观的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 简介:目的探讨脑图(MEG)静息态脑网络定位与皮质脑电图(ECoG)的一致性。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者16例,术前均运用脑图静息态网络定位,同时运用传统的脑图Dipole法和SAM法皮质脑电图定位,与皮质脑电图的结果对照,分别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棘波放电,Dipole定位局限10例,散发6例,SAM值升高单病灶11例,多病灶5例。16例患者均显示静息态脑网络异常,敏感度100%(16/16)。Dipole定位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2.5%(10/16),SAM与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8.7%(11/16),MEG脑网络功能异常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1.2%(13/16)。结论脑图静息态网络定位可以敏感地定位癫痫放电区,可以为癫痫手术规划提供帮助。

  • 标签: 脑磁图 静息态脑网络 癫痫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重复经颅刺激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于雄性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MPTP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24h后进行重复经颅刺激(刺激频率1.00Hz、刺激强度1.00T、刺激时间25s/次,共刺激5个序列,1次,d)。Rotarod实验评价小鼠身体协调能力和连续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重复经颅刺激前后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重复经颅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多巴胺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重复经颅刺激组小鼠停留于旋转杆上的圈数(85.89±3.74)、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36.67±3.82)和纹状体多巴胺表达水平(258.70±1.06)均高于单纯帕金森病模型组(59.71±8.33,31.67±3.35,152.35±1.64;均P:0.000)。结论重复经颅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协调能力,保护受损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提高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

  • 标签: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经颅磁刺激 酪氨酸单氧化酶 多巴胺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刺激对改善癫痫患者睡眠模式、生命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医疗科收治癫痫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每天均服用左乙拉西坦2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经颅刺激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模式与生命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刺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模式与生命质量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刺激可以有效地改善癫痫患者的睡眠模式以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癫痫 睡眠模式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脑图在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刺激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经颅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 脑卒中 穴位贴敷 经颅磁刺激
  • 简介:目的:分析观察实施经颅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存在睡眠困苦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添加伪假经颅治疗,治疗期间为期15d,经过3个月后采取意见。结果:观察组使用经颅治疗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等显然比对照组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颅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睡眠效果 精神病患者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s,刺激间歇5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器质性失眠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刺激(low-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和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15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s,共10d.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TMS治疗后2周)均行ABC评分和脑电非线性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的ABC评分值和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均值(D2、PD2、Cx、LE、KE、ApE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评分和右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左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w-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对左半球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失语 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