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卒中是世界各国致死的第一或二位病因,是致残的第六大病因。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卒中人群中约占40%。Framinghan队列人群研究中,血压超过103/95mmHg(1mmHg:0.133kp2)的个体相对卒中风险度明显增加(男性为3.1、女性为2.9),降低10/6~12/6mmHg则可以减少卒中风险38%。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度 降压药物 人群研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 简介:喹诺酮类药物共分为4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3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氟罗沙星等。该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效,广泛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然而,在用药过程中,除须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宜与下列药物合用。(1)铁制剂:铁剂的螯合作用和对消化道吸收能力的影响,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抗生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革兰阴性菌 伍用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核磁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术在我国已开展十多年,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仍采用血肿中心置管的方法,该方法很难使血肿得到较彻底清除,死亡率仍较高。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探索,发明了一种便携定位仪应用于脑出血微创清除术,能把引流管置放到血

  • 标签: 冲洗式 定位仪简介 式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人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电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电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人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目的研究半球性病变癫痫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90例半球性病变(包括Rasmussen脑炎、巨脑回、围产期脑出血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血管闭塞后遗症、脑面血管瘤)病种、范围、部位,癫痫采用的手术方式及决定或影响手术方式的因素。结果90例共采用4种手术方式,其中74例采用改良解剖大脑半球切除、10例采用保留运动区的大脑半球切除、3例采用分次的半球切除、3例采用半球离断。其中改良的解剖大脑半球切除中有62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切除方式、12例采用经中央沟侧脑室前后分块切除。病例随访3个月-8年,癫痫控制情况根据Engle评分,Ⅰ级73例、Ⅱ级12例;Ⅲ级5例。结论综合考量磁共振病变特点、症状学及脑电图定侧定位和脑功能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癫痫 大脑半球切除术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来自门诊的咨询患者,选择从症状中可见明显的“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对森田原理能够理解并愿意配合的16名神经症患者,运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采用MMPI,SCL-90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0.5±70.4天,咨询5~10次后,治愈7例,好转9例,无1例脱落,量表评定,至治疗结束时MMPI测试结果,除SI,HS,HY外,各量表分值均显著下降;SCL-90测试结果;除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高外,总分和其它因子均显著下降。结论运用森田疗法的原理和指导思想,对合适的门诊患者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 标签: 门诊 森田疗法 治疗 神经症 精神病
  • 简介:笔者在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发现心理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从国外和港台引进的很多小组活动方式和游戏,如果与一定的心理教育内容相结合,会产生更好的咨询效果.以下是笔者所做的结构社交技能训练小组的设计,现与大家分享。

  • 标签: 社交技能训练 心理咨询 结构式 集体 心理教育 活动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兴隆县蓝旗营中心卫生院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另选同期患者68例为对照组,仅应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7例、6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53%、88.24%,实验组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26);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1.17%、77.94%,观察组相对较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23);2组1个月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0.00),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42)。结论:以PPI为主的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消化性溃疡Hp,且仅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消化性溃疡 四联疗法 睡眠质量
  • 简介: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使医疗纠纷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鉴于护理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

  • 标签: 人员沟通 服务艺术 高护理 竞赛 医患沟通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开放心理病房的设置、管理、病种构成、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结果:病种构成中以焦虑症及抑郁症居多,其次为心因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心身疾病;治疗效果理想。结论:综合医院开设开放心理房是有效的、可行的、安全的。

  • 标签: 综合医院 开放式心理病房 设置 管理 病种构成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畸形不同外科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69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资料。其中,枕骨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9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10例,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90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3-13(平均8.20±4.34)分,术后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善情况进行1-1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为7-16(平均12.13±3.38)分,较术前分值显著提高(t=-5.976,P=0.002)。术后3d颈椎CT显示所有患者的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完全复位者485例,颈髓MRI显示脊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3月颈椎CT显示骨性融合良好,颈髓MRI显示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改善者512例。结论根据患者颅颈交界畸形是否稳定而选择不同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复位 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氟哌啶醇注射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齐拉西酮的研究;其中齐拉西酮组16例(20~40mg/d),氟哌啶醇组16例(10~20mg/d),共治疗3d。采用PANSS-EC、ACES、CGI评定临床疗效,AE、RSESE、BA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3d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7.5%,氟哌啶醇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的PANSS-EC,ACE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两药均可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激越兴奋症状。不良反应分析,氟哌啶醇组的AE、EPS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齐拉西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心悸等,未见QTc间期延长。结论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注射用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注射液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疗效。方法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患者29例.标准手术程序包括有限小骨窗枕颈减压,硬膜扩大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扩大修补等。按照Tator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优23例(79.3%),良6例(20.7%)。远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脊髓空洞进一步缩窄9例,复发1例。结论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创伤小,疗效显著。

  • 标签: CHIARI Ⅰ型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 后颅凹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索倾斜卧位在新生儿溢乳和睡眠护理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新生儿160例,回顾体位差异分组,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采用常规平卧位,观察组产妇和新生儿采用倾斜卧位,收集2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新生儿溢乳发生率、睡眠质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溢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均睡眠时间和体质量增长值则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倾斜卧位护理的应用为新生儿营造舒适、安全的睡眠感受,减少溢乳的发生,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 标签: 倾斜式卧位 新生儿溢乳 睡眠 体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架桥”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高架桥”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16例,其中狭窄节段为3节段5例,4节段9例,5节段2例。所有病例均呈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采用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后正中入路,两侧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超声切骨刀离断双侧椎板根部,将椎板连同黄韧带一块从硬脊膜剥离并取下。将长度为5-7mm的“z”型双孔钛连接片钛钉固定在椎板断端及侧块上,使椎板架高3~5mm。椎管扩大的范围应跨越狭窄部位上下各一个节段,这样就防止脊髓在扩大节段处形成的“弯折”。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复查颈椎CT椎管扩大前后径约3~5mm。复查MRI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受压明显改善,术后JOA(日本矫形学会)评分提高2-5分,改善率大于60%。结论“高架桥”椎管扩大成型术避免了单开门或双开门术门轴侧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且可使肌肉重新获得附着点,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它可保持颈椎运动的正常生理功能。对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病变累及3个以上节段的病例是一种很好的术选择。

  • 标签: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 治疗 颈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症
  • 简介: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抛锚教学法在本科生《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研究》部分章节中实施抛锚教学法,选取1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学生反映抛锚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扎实掌握科研知识,开拓思维形成科研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实施中也存在小组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交流不够充分,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抛锚教学法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优化抛锚教学法的实施,改善其应用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 简介:目的:评价参与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l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在“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中采用参与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参与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生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的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教学的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