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简介:目的:调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给予常规门诊维护和口头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实行网络化健康教育、多维度护患沟通、精细化门诊预约等新型延续护理模式,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相关知识得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150.61±10.21)高于对照组(114.83±9.32),实验组PICC相关知识测评总得分(141.98±12.50)高于对照组(113.82±10.41),实验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延续护理服务,方便、快捷、经济、实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在小儿肠造口出院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20),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n=20),对照组予以在院指导更换造瘘袋,出院电话回访进行护理;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延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以出院3个月后,2组小儿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肠造口知识知晓度、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患儿家属睡眠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状态焦虑水平得分、睡眠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因其及时性、可视性、方便性等优点,对出院患儿施行延续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改善睡眠,提升照护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并脑微出血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SWI影像表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7.9岁。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9例为首次发病的脑出血患者,7例为再发脑出血患者。再发脑出血患者SWI检查全部发现脑微出血,其中6例(85.7%)微出血同时累及双侧半球多个脑叶及深部脑组织。首发脑出血组合再发脑出血组患者脑微出血的病灶数量均数分别为5.22±2.82和9.71±3.50,2组间微出血病灶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脑微出血与自发性脑出血关系密切,较多的脑微出血病灶可能预示着再发脑出血的风险增高。
简介:目的为深入了解《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作者的需求,从而改进办刊方法,提升办刊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二维码向作者收集投稿的关注点及建议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份,问卷调查主要作者群年龄在25-50岁,工作年限≤20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任职于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作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本刊,投稿时关注:杂志是否为核心期刊、审稿和发表周期,投稿目的主要为公布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作者对杂志审稿速度和发表速度的满意度较低,希望能加快速度。作者均表示正在使用微信,但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订阅数量偏少。多数作者表示会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但对学术不端认识不够全面。结论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编辑应根据作者投稿关注点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吸引更多稿源,实现杂志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