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脊髓脊柱肿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专业的重要内容,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脊柱肿瘤的主要手段。准确的定位、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生理检测是成功治疗脊髓脊柱肿瘤的关键。本期内容总结了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组为主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经验,以供神经肿瘤外科医生参考。

  • 标签: 脊髓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放射性脑脊髓病足肿瘤放疗后期较严重的损伤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放射性脑脊髓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存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阐述。

  • 标签: 放射性脑脊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脊柱外科发生的6例SCII临床资料,年龄56~78(63±3.5)岁,6例均于术后2h内出现SCII,收集资料并对病史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客观分析。结果6例脊髓减压术后1~2h脊髓功能呈进行性丧失,发生SCII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脱水、营养神经类药物使用后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4~24天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好发于中老年颈胸段,损伤程度可能与脊髓生理解剖特点、脊髓压迫程度、范围、时间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相关。其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缺一不可。SCII发生后甲泼尼松龙的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疾病特征 治疗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5岁。2008年3月患者体检时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肺阴影,PET/CT检查显示右上肺、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明显的示踪分布。既往无吸烟史。遂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心包开窗术,术后病理示:右上叶肺混合型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腺泡型腺癌),肿瘤大小4cm×3cm×3cm,支气管断端(-),区域淋巴结17∕24,纵隔胸膜(+),心包(-)。

  • 标签: 厄洛替尼 肺癌 脊髓转移
  • 简介: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以及脊椎结构不稳等各种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方法。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多数的脊柱手术都以内固定辅助的植骨融合来完成。手术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施加某些作用力,如加压、撑开、牵拉。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中并发症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脊柱
  • 简介: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spinalcordinjury,TSCI)多见于交通事故、砸伤、摔伤、运动性损伤等,由直接作用于脊柱或脊髓的机械性损害所致,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长期的功能紊乱,甚至永久性的功能改变,如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全球呈现高发生率与高致残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过程 减压术 外科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神经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手段的发展,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现实。本研究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组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髓内室管膜瘤173例,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163例(94.2%),近全切除8例(4.6%),大部分切除2例(1.2%),出院3-6个月门诊随访好转142例(76.3%),余随访不全。结论: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争取全切是髓内室管膜瘤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肿瘤的性质与部位、手术技巧与切除程度等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脊髓室管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脊髓脓肿是少见的腔隙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成因与脑脓肿相似,感染性渗出诱发以产酶的多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引起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继而被纤维母细胞产生的包囊所围绕。

  • 标签: 肺源性脊髓脓肿 治疗 疗效 报告
  • 简介:目的分析接受颈椎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早期脊髓MRI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与术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颈椎减压术后1年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减压节段、C2~7前凸角、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mJOA)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mJOA改善率、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2加权像高信号恢复组纳入50例,未恢复组纳入92例。恢复组mJOA术后1年(14.6±1.2)分,术后2年(14.6±1.2)分,术后3年(14.4±1.2)分,术后4年(14.5±1.2)分,未恢复组mJOA术后1年(11.5±2.6)分,术后2年(11.5±2.5)分,术后3年(11.5±2.6)分,术后4年(11.4±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52.5±21.9)分,术后2年(51.9±21.8)分,术后3年(48.1±22.2)分,术后4年(49.8±22.4)分,未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33.8±17.4)分,术后2年(33.7±17.8)分,术后3年(33.7±17.8)分,术后4年(32.5±17.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改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上肢VAS评分术后1年(24.8±11.1)分,术后2年(24.7±8.1)分,术后3年(24.8±8.1)分,术后4年(24.6±10.5)分,未恢复组VAS评分术后1年(42.6±14.9)分,术后2年(42.9±13.9)分,术后3年(41.8±13.1)分,术后4年(41.6±1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上肢VA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减压术治疗后1年,脊髓T2HSC改善情况可能在预测患者术后4年的临床疗效中有重要作用。术后1年脊髓T2HSC明显恢复的患者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未恢�

  • 标签: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介绍并探讨新型全中枢放疗技术。新方法对患者进行仰卧体位固定.采用等中心照射的技术、热塑料面膜和真空袋固定技术、直线加速器半柬照射和全柬照射技术、相邻两野相切技术及低熔点挡铅技术等。较传统的照射技术存在定位方便简捷、重复性较好、剂量分布均匀等优点.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仰卧位 全中枢照射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切镜与开放手术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疗效,为上尿路肿瘤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治疗的85例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切镜4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h、12h、24h、48h疼痛程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除引流管,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既能达到微创治疗要求,又能完整切除癌肿。手术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外科学原则。

  • 标签: 上尿路肿瘤 经尿道电切 开放手术 输尿管末端
  • 简介: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肿瘤,其好发部位为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发生于髓内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我科最近收治1例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鞘瘤 脊髓髓内
  • 简介:脊髓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下行网状脊髓自发通路的完全或不全损害,常导致不同表现形式的自主神经反射性异常(autonomicdysreflexia,AD)。AD于1947年由Guttmann和Whitteridge[1]提出,其通常表现为损伤平面或平面以下非正常的交感神经性反应[2],如异常排汗、体温调节或心脏的自主神经调控障碍。但是伴自发新乳溢者较为罕见。

  • 标签: 脊髓损伤 乳溢 自发性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行男,55岁,农民,因臀部、左下肢感觉异常2年.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5年,于2009年3月1日入院,患者在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肌周“下坠感”,

  • 标签: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病例讨论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多次鞘内化疗后继发脊髓病,表现为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困难等,给予抗神经毒治疗后,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营养神经、物理及针灸等治疗后患者脊髓病的相关症状逐渐减轻。结论:脊髓病是鞘内化疗的一种少见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脊髓病 鞘内化疗 甲氨蝶呤 阿糖胞苷
  • 简介:随着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出现脑和脊髓转移的情况逐渐增多。一般以脑胶质瘤向脑脊髓转移或播散为主,而脊髓胶质瘤向颅内播散的很少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脊髓胶质瘤向颅内多发播散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探讨。

  • 标签: 脊髓胶质瘤 颅内播散
  • 简介:目的: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使用的规范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个人信息、化疗情况及使用G-CSF的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对171例化疗患者980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指征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的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的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的认识,以促进G-CSF的规范、合理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