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29例使用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共33个:T82个,T101个,T117个,T1211个,L19个,L23个.所有患者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个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治愈.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 简介: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成形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成形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成形治疗48例骨质疏松单个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CPC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压缩率、局部畸形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体高度恢复及局部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17.22±14.19)%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成形,CPC与PMMA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CPC术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目的对成形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择68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成形.手术均采用局麻下成形,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疼痛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对于成形,多数患者会出现中疼痛.尽管中疼痛出现不会影响成形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重视和处理.

  • 标签: 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中线数量及骨钻尖端至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中线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具有合并症复杂、骨折类型多变、骨缺损严重、内固定稳定性差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关注。受患者骨量低下、新骨生成潜力受损等因素影响,骨质疏松骨折骨修复办法颇为棘手难题。近年来,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植骨或骨替代作为针对骨质疏松骨缺损主要手段在系统治疗中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修复
  • 简介: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和外侧解剖钢板治疗骨质疏松外踝骨折疗效。方法本组共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外侧中和钢板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6±15.8)岁(60~84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889±0.104)g/cm^2,股骨颈骨密度(0.675±0.092)g/cm^2;外侧解剖钢板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9±13.2)岁(60~78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925±0.093)g/cm^2,股骨颈骨密度(0.568±0.062)g/cm^2;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4.8天和4.5天。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4例,自行车摔伤4例,楼梯扭伤16例;根据影像学旋外旋型损伤分度:Ⅱ度(单纯外踝骨折)7例,Ⅲ度(外踝和胫骨远端外侧骨折)4例,Ⅳ度(外踝、胫骨远端外侧及内踝骨折)33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44例获平均17(12~25)个月随访,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合并症、旋外旋型骨折分度、术前住院时间和股骨颈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26)。术后12个月随访AOFAS评分:外侧中和钢板和抗滑钢板组分别为平均(93.7±6.1)分和(94.5±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切口相关并发症:外侧中和钢板组9例并发切口感染和内固定激惹等,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并发内固定激惹和腓骨肌腱病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外旋型外踝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外侧解剖钢板可以减少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根截骨(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畸形中大量出血(massivebloodloss,MBL)预测因素。方法共收集147例PSO治疗AS畸形病例数据。其中106例资料完整,分为两组:A组(n=69)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30%,B组(n=37)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大量出血所有可能预测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全部106例大量出血发生率与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关系。结果A组患者(65%)中,GK角≥70°、固定节段数≥9、双节段截骨例数比B组(35%)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固定节段数≥9以及双节段截骨大量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出血发生率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增加而下降,二者呈线性相关。结论PSO手术治疗AS畸形患者中,大量出血发生率为65%。术前GK角≥70°、双节段PSO截骨以及固定节段数≥9大量出血预测因素,两者独立预测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量积累,大量出血发生率下降。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失血 手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简介:节切除术后迟发性应力骨折临床罕见,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2例后路内固定取出发生前路植骨块应力性骨折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18岁,因“胸部疼痛1年突发截瘫”入院。

  • 标签: 应力骨折 切除术后 迟发性 植骨块 脊柱肿瘤 椎节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间孔间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间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间孔狭窄加重,与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角大小对L,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76例L1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均为L,。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脊柱正侧位片。肋脊柱正位像中轴线与T12上终板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交会点与T11左上角连线之间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上位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下位下终板延长线交角,而不是伤上位上终板延长线与伤下位下终板延长线交角。以肋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冠状面Cobb’s角及螺钉与相应终板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4枚螺钉分别与相应终板夹角),比较肋角与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s角、螺钉A角、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大小没有相关(P〉0.05)。结论T11肋大小即第1I肋骨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螺钉置钉角度之间没有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评价入路经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临床可行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穿刺,置镜鞘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通道,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髓核,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中髓核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髓核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骨隧道愈合。结论入路PECD可行和安全。作为PECD一个补充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为胸腰段骨折治疗提供更好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比较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经常遇到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如何进行合理处理,骨折治疗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因素、骨折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6例,T1227例,L133例,L2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1/4阻塞)13例,II°(1/4~1/2阻塞)45例,III°(1/2~3/4阻塞)10例,IV°(〉3/4阻塞)4例.采用骨折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9.66°±5.81°;骨折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骨折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卒中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外科治疗规范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老年卒中髋部骨折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制订并实施外科治疗规范,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老年卒中髋部骨折患者10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6例,对照组85例、实验组101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实验组(15.83±6.8)天,对照组(21.02±9.7)天;P=0.000,术前住院时间:实验组(5.93±4.1)天,对照组(8.01±6.1)天;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5.5%,实验组22.2%;P=0.035。第一次下地活动时间:对照组(15.39±7.6)天,实验组(8.00±6.3)天;P=0.000。Haris评分优良率:对照组90.2%,实验组86.4%;P=0.510。死亡率:对照组11.8%,实验组12.6%;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卒中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外科治疗,能有效缩短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髋骨折 卒中 老年人 规范 治疗 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对患者在间孔内镜术后不同时期回归社会生活随访分析,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时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68例于我院接受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患者,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8~53岁,平均38岁。其中7例(10.3%)4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A组;31例(45.6%)在4~8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B组;30例(44.1%)在术后8周恢复日常工作及生活,为C组。随访三组术前、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评分,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VAS评分5.78±0.14,术前ODI评分0.70±0.01,术后6个月VAS评分1.53±0.14,术后6个月ODI评分0.13±0.0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A组2.43±0.53,B组1.42±0.85,C组1.20±0.89,A组与B、C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实施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患者,4周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并维持更好生活质量及就医感受。

  • 标签: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盘移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III型8例,Mason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肘关节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改变,为女性航天员飞行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一定理论支持。方法3个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饲养4周,定期记录大鼠活动、饮食、排便、体重、有无脱毛、有无死亡或尾部脱落等一般情况。到期处死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n,DEXA)测定L4、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建模4周,2组大鼠活动、饮食、排便均正常,体重增加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脱毛、死亡或尾部脱落现象。悬吊组大鼠L4、股骨髁部BMD均较对照组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9%、30%(P<0.05)。悬吊组L4、股骨髁部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totalvolume,BV/TV)、表面积体积比(bonesurface/bone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number,Tb.N)分别较对照组小,L4各指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0%、15%、30%、33%(P<0.05),股骨髁部各指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1%、25%、50%、19%(P<0.05);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separation,Tb.Sp)悬吊组较对照组大,且L4、股骨髁部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2%、33%(P<0.05)。腰椎松质骨ROI骨小梁三维重建发现,悬吊组大鼠腰椎体内骨小梁密集程度、骨小梁实质体积、粗细程度及连续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呈明显“蜂窝样”改变,出现明显骨质疏松和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50X显微镜下也观察到悬吊组大鼠骨质疏松样改�

  • 标签: 骨质疏松 失重模拟 组织支架 骨骼 性能
  • 简介: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3个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尾部悬吊14d、28d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动物,测定L4、股骨髁部骨密度,并进行显微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尾部悬吊组较对照组、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且尾部悬吊大鼠骨质疏松随时间加重,松质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股骨髁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隙(Tb.Sp)则较对照显著增高.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尾部悬吊14d、28d组腰椎最大压缩应力分别较空白对照组下降11.8%、26.3%,股骨抗弯曲载荷较空白对照组下降13.9%,24.6%,力学强度显著下降.结论尾部悬吊大鼠从14d即表现出明显松质骨骨密度下降,骨小梁三维微结构破坏,体力学强度也显著下降,并随时间发展不断加重,理论上骨折风险增加.

  • 标签: 模拟失重 骨质疏松 大鼠 显微CT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