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对宫颈腺癌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二者在宫颈腺癌发生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4例慢性宫颈炎和86例宫颈腺癌组织的HPV16/18DNA和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DNA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1%,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8.3%(P〈0.01)。p27^kip1蛋白表达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8%,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织79.2%(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P〈0.05)。p27^kip1表达与官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透明细胞腺癌p27^ki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它类型宫颈腺癌(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引起p27^kip1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导致宫颈腺癌发生。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HPV P27^KIP1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理活检的患者260例,均进行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分析其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联合TCT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最高(78.46%),Kappa值=0.52,一致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中,病理活检诊断复发或残留10例,HPV联合TCT对残留或复发检测的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54.45%,阴性预测值为94.59%。结论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宫颈病变术后残留及复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早期癌变 高危型HPV TCT 诊断价值
  • 简介:患者女,59岁,困声音嘶哑半年余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声音嘶哑,近一个多月来症状加重,不伴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经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10年前曾患“喉炎”,治愈.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活动好,双室带后部及上方披裂间粘膜肿胀隆起,表面粗糙,未见溃疡及伪膜,披裂活动不良,双声带活动部分受限,运动减弱.X线喉正位分层片示:左侧真假带略增厚,左侧喉室较对侧变浅,喉前庭未见明显占位,声门下腔对称;喉侧位片无明显异常.病理报告:少许鳞状上皮,部分细胞

  • 标签: 喉披裂 乳头状瘤 病理学 诊断 手术 声带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IPB)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IPB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张某,女,47岁,因“腰背部疼痛6年,双下肢麻木疼痛3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具体不详,3年前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尿频、尿急,无反射痛,无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无腹胀腹痛、胸部束带感,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近半年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加重,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查体:L1~S1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双侧臀部及腹股沟以下皮肤痛觉减退,马鞍区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IV级,右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腰椎MRI示T12椎体下缘至S2水平椎管内占位,长T1混杂长T2信号,边界清楚,L1及L2椎体后缘骨质呈压迫性吸收,考虑室管膜的可能性大(图1a~d);腰椎CT示L1~3水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L1、L2椎体骨质破坏(图2a~f)。

  • 标签: 室管膜瘤 硬膜外肿瘤 脊椎肿瘤 硬膜 脊柱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4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其中1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合并局灶性恶变;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者1例,其余均无生存至今。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是泌尿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活检;TURBt术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膀胱灌注并定期复查膀胱镜,以防治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形细胞癌 膀胱灌注
  • 简介: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miR-7对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构建mir-7-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r-7-3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有mir-7-3基因的质粒pENTR-MIRNAVECTOR扩增目的基因mir-7-3,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RNAiVECTOR[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mir-7-3,酶切、测序验证mir-7-3基因后,将Lenti-GFP-mir-7-3质粒和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pMD2G共同转染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mir-7-3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FIV-CMV-EGFP-mir-7-3,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的荧光表达。结果:CLenti-GFP-mir-7-3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FIV-CMV-EGFP-mir-7-3,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FIV-CMV-EGFP-mir-7-3中携带有正确的mir-7-3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mir-7-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mir-7-3基因治疗胶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mir-7-3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索新城疫病毒HN基因核酸疫苗对Wistar大鼠C6胶质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荷C6胶质Wistar大鼠的肿瘤模型,随机分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给药,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肿瘤生长情况,通过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分析及大鼠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检测新城疫病毒HN基因核酸疫苗在Wistar大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pVHN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其抑率达78.3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到肿瘤细胞典型的凋亡特征。大鼠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pVHN组动物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荷瘤对照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证明HN基因对于去除血清唾液酸具有明显的作用。结论新城疫病毒HN基因核酸疫苗对Wistar大鼠C6胶质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内唾液酸的含量。

  • 标签: 新城疫病毒 HN基因 荷C6胶质瘤 大鼠 治疗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hMena可通过EGF启动细胞内多条信号传导道路,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本研究探讨EGF通过上调hMena的表达对胶质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检测经100ng/mLEGF处理的人胶质细胞系LN229细胞hMena的表达情况,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结果:100ng/mLEGF可上调人胶质细胞系LN229细胞中hMena的表达(P〈0.05),经EGF处理后LN229细胞伪足明显增多,穿过transwell小孔的细胞数为73.67±6.57,显著高于对照组(38.00±5.51)(P〈0.05),划痕损伤后迁移的距离为(106.71±5.49)μm,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距离(69.67±6.12)μm,(P〈0.05)。结论:EGF可以上调hMena的表达,并增强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

  • 标签: 胶质瘤 EGF hMena 迁移
  • 简介:目的:观察熊果酸对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一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给药期间动物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体积缩小,株抑率达53.7%,阳性对照组的抑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小于60%。结论:熊果酸对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熊果酸 动物模型 抗肿瘤 抑瘤率
  • 简介:张工的儿子在一家医院的辅助科室工作.受儿子工作的影响,她对医学知识较为关注.这不,一个人在家的她正一边看着电视中徐光炜教授的科普讲解,一边同步进行着乳腺自检.她非常仔细,对讲解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进行到乳头视诊时,她发现自己左侧的乳头有轻度的内陷.按电视上所讲,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于是她让儿子带她到肿瘤医院检查,最后发现了一个直径只有0.6cm、无法摸到的早期癌.

  • 标签: 诊断 乳腺癌 乳头内陷 溢液湿疹
  • 简介:汗腺瘤是一种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好发于外阴和眼部,以女性多见。我院2015年7月21日收治1例上腹部皮肤乳头状汗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职工。因“上腹部包块1年”于2015年7月21日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上腹包块,约花生米大小,半年前该包块曾自行破溃,流出少量污浊液体后自行愈合。入院前1个月上腹部包块增大至胡桃大小。

  • 标签: 汗腺瘤 皮肤附属器肿瘤 个案报道
  • 简介:胶质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探讨人胶质细胞SWO-38两亚株(SWOZ1和SWOZ2)异质性的蛋白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SWO-38及其两亚株中鼠双微粒体基因-2(Murinedoubleminute-2,MDM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两亚株中MDM2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SWO-38及其两亚株中均能检测到MDM2的表达,在其免疫共沉淀物中,Mr37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在SWOZ2中比在SWOZ1中明显深染。结论:胶质细胞SWO-38的两亚株,在MDM2传导通路中于Mr约37000处的某蛋白表达量不同,而此差异蛋白可能与胶质异质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异质性 MDM2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男性乳腺癌少见,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

  • 标签: 男性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药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益气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HepG2细胞后,观察24、48、72小时后细胞增殖状况;建立人肝癌移植模型,分为7组,分别以益气化瘀解毒方、黄芪、莪术、重楼、壁虎、顺铂等药物干预3周,并设空白对照组,观察移植生长状况。结果:各剂量含药血清组与不含药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值差异明显(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裸鼠体重比较:顺铂组用药前后差值变化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组间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成体积比较:给药后体积及差值比较,各组与空白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全方组分别与黄芪组、重楼组、壁虎组、空白对照组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呈现量效关系。整方组对荷瘤裸鼠体重无影响,益气化瘀解毒方全方较单味中药具有较强的抑作用,其组方中药如莪术、重楼、壁虎均有一定程度抑作用,其中莪术抑作用较强;组方内主要单味中药发挥了协同抑效应,使整方呈现出最强的抑效应。

  • 标签: 益气化瘀解毒方 HEPG2细胞 增殖 移植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脑恶性肿瘤的50%以上,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仍存在效果不理想、易耐药等问题。本文就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ractionCfromNajaNajaActraVenom,NNAV.FC)体外对胶质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与几种临床脑肿瘤化疗用药进行比较,以求为脑胶质的治疗提供新的化疗药物。方法:应用MTT法.观察NNAV.FC胶质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量效关系等,并与依托泊苷(vp=16、鬼臼乙叉苷、Vepesid)、卫萌(替尼泊苷、鬼臼甲叉甙vm-26,Teniposide)、顺铂(Cisplatin、CDDP)、卡铂(Carboplatin)、五氟尿嘧啶(5-FU)等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比较。结果:FC对胶质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及48h的IC50分别为5.76和7.19μg/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在本实验中,FC能有效抑制胶质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与临床胶质化疗药相比较。FC是有效地抑制胶质细胞生长的药物。

  • 标签: 眼镜蛇毒 胶质瘤 组份C 细胞毒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入高迁移率族蛋白组A1(HMGA1)基因RNA干扰体外表达体系,并观察洛铂对脑胶质细胞株SHG-44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制备HMGA1siRNA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转染脑胶质细胞株SHG-44后,RT—PCR检测其对细胞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MTr和克隆集落实验检测洛铂对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MGA1siRNA的慢病毒载体;RT—PCR证实阳性组细胞存在HMGA1基因表达下调;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洛铂处理两组细胞24h后,MTT法和克隆集落实验显示阳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较阴性组细胞明显降低。结论:HMGA1siRNA能特异性下调脑胶质细胞SHG-44中HMGA1的表达并抑制了其对洛铂的敏感性。

  • 标签: RNA干扰 高迁移率族蛋白组A1 洛铂 脑胶质瘤
  •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加的病例临床有很多争议。通过对涉及发病率上升原因的相关性文献的综述性整合,探讨导致发病率上升的因素,包括环境、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影响。认为环境、医疗和社会压力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对甲状腺疾病关注度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筛查增加,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增加。其大部分的增加与低危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关,这导致了明显的过度诊断现象。更好地了解这些因素,将使专科医生能够更好的制定诊疗策略。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过度诊断 筛查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yroid,PM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4例PMCT的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灶数目及有无伴发良性病变或同时患有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4例PMCT中,男11例、女73例,男、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7和47.4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45%和10.96%(P=0.003)。84例PMCT中,57例伴发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9例同时患有另一叶甲状腺乳头状癌,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06%(4/66),明显较单纯PMCT者的50.0%(9/18)为低(P=0.000)。以45岁为界〈45岁和≥45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81%,19.15%(P=0.294)。多灶与单发结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65%和7.46%,(P=0.314)。结论PMCT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数目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与性别及有无伴发甲状腺其他病变相关(P〈0.05)。男性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单纯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微小癌 乳头状癌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40岁:因“头痛头晕4个月,月经紊乱1年余.停经4个月”来院,追问病史,自幼左耳听力丧失.未行任何治疗;目前无视物模糊、无视力下降、无泌乳、无多饮多汗、无面部疼痛、无面部麻木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略粗糙,无明显色素沉着,口唇略肥厚.肢端未见明显肥大,视力视野正常,两侧睑裂等大.两侧鼻唇沟对称。

  • 标签: 听神经瘤 垂体瘤 手术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