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选择快速、敏感、价廉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p耐药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评价检测粪便Hp基因突变对诊断克拉霉素耐药的有效性,并探讨cagA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4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采集其新鲜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p23SrRNA,采用PCR—RFLP法检测限制性内切酶BbsI、BceAI、BsaI对23SrRNA扩增产物的酶切情况,采用PCR法扩增cagA基因。结果:74例患者的粪便标本中,60例扩增出Hp23SrRNA367bp片段,其中17例可被BsaI酶切,60例均未被BbsI、BceAI酶切。cagA阳性、阴性表达者的23SrRNA突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粪便基因型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是快速、简便的方法。江苏地区Hp对克拉霉素耐药机制主要为23SrRNAA2143G突变。cagA基因与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不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 耐药性 粪便 基因突变
  • 简介:18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分3组接受胶体次拘椽酸铋(CBS)合并的两联治疗。A组方案为CBS240mg,交沙霉素1000mg;B组为CBS240mg,强力霉素100mg;C组(对照组)为CBS240mg,羟氨苄青霉索l000mg。上述剂量每日2次,疗程2周。162例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后胃镜复查。结果显示:A、B和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9.6%(39/56)、16.3%(9/55)和43.1%(22/51),各组间的Hp根除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或P<0.001):A、B和C组的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率分别为86.9%(20/23)、60.8%(14/23)和75.O%(12/16),A组的DU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霉素和强力霉素很敏感,7.7%(4/52)的菌株对交沙霉素原发耐药。本研究结果提示,交沙霉素在体内有较强的抗Hp作用,与CBS合用可根除Hp,促进DU愈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两联疗法 胶体次枸橼酸铋 交沙霉素 强力霉素
  • 简介:本刊第一、二、三届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医科大学著名教授、主任医师江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江顺教授系江苏海安人,1935年上海东南医学院毕业。1935年至1951年在南京、海安从事医疗工作。1952年到安徽医学院工作,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57年至1961年任安医附院内科副主任。

  • 标签: 同志逝世 江顺林同志
  • 简介:肝脏的外分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消化吸收以外,人体内大量化合物的代谢都需肝脏的处理并由胆汁排泄,这个外分泌过程就需要肝胆转运系统的参与,肝脏的转运系统中包含着许多的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与肝炎,肝内胆汁郁积,肿瘤化疗药物的耐受以及多种肝脏遗传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所要综述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themuhidrugresistanceprotein2,MRP2)就是这类载体中的一个.目前关于MRP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RP2介导的肿瘤耐药以及MRP2缺乏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这两个方面.本文从MRP2的结构功能、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MRP2缺乏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以及MRP2表达障碍时MRP3对其代偿作用等方面,对MRP2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外分泌功能 载体蛋白 肝脏遗传性疾病
  • 简介:背景:由于罗恩病(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将可能有更多的老年CD患者。目前对老年CD的临床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目的:通过分析老年C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讨老年CD与中青年CD的异同,减少误诊率。方法:采用χ^2检验分别对15例老年CD和118例中青年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D占所有CD患者的11.3%,男女比例为2.0:1;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发热、腹泻和乏力较为多见,除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外(33.3%对54.2%,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大、小肠同时受累者最为多见,实验室指标中白蛋白下降和血沉增快最为多见,但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3%,以肠梗阻最为多见,未见肛周疾病;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6.7%;老年组CD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较多。老年CD中33.3%的患者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26.7%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而手术。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结论:老年组C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受累部位和并发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居多,治疗中应用激素相对较少,且国人老年CD的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人 CROHN病 回顾性研究 肠外表现 并发症
  • 简介: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长期应用,HBV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基因突变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重点介绍了核苷(酸)类似物在抗HBV治疗过程中病毒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基因
  • 简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自然黑的生物现象,每一种抗生素进入临床后往往伴随着耐药性的产生。正常的敏感菌株也可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而获得耐药性。有些耐药性是人为因素加快产生的。药物获得耐药性的主要种类有。

  • 标签: 细菌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药物配伍 药物滥用
  • 简介:乙型肝炎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因素。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是肝损伤的起动因素。干扰素(IFN)作为抗HBV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经过近20年的研究证明,α-IFN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但IFN疗效仅30%~40%,由于IFN的疗效、毒副反应、价格以及使用不便等因素使其应用受限。目前,对HBV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3TC)作为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已受到关注。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有很强的抗HBV复制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3TC可迅速降低HBVDNA的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的病变。但3TC停药后易复

  • 标签: 拉米夫定 抗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性 YMDD变异 蛋氨酸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罗恩病(CD)的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的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年或未满5年但至少符合一项致残标准的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年:OR=8.175,95%CI:4.102-16.294,P=0.000;5年:OR=9.703,95%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年:OR=7.056,95%CI:1.959-25.423,P=0.003;5年:OR=6.734,95%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年和5年致残性CD的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 标签: CROHN病 致残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肛周疾病 top-down治疗
  • 简介:本文对罗恩病长期中西医药维持治疗,综述了循证医学分级标准,西药诱导缓解后、手术诱导缓解后和中医中药的维持治疗,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

  • 标签: 克罗恩病 诱导缓解 维持治疗
  • 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困难,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幽门螺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而且已经出现同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的多重耐药株,近年发现的能引起多重药物耐受(multidrugresistance,MDR)的外排泵系统在临床耐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及其外排泵抑制剂进行研究,以解决幽门螺杆菌日益增高的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 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为提其效果和副作用情况,拟寻找一种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时具高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本文以乌体斯配合放射治疗观察有协同、互补和增敏作用的制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乌体林斯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手段 副作用 疗效
  • 简介:盐酸马普替为四环类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选择性抑制外周和中枢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抗抑郁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较轻,临床应用较广泛。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癫痫样发作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48岁。因失眠、忧愁、懒语少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周身不适3个月,加重8天,于2003—03—04入院。既

  • 标签: 盐酸马普替林 致癫痫样发作 病例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的构成状况及HBVP区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的740份HBV感染者血清,采用ABI基因测序仪检测HBV耐药位点和基因型,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HBV感染者中,检出HBVB基因型40例(5.41%),C基因型695例(93.92%),D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的位点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的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的患者中,B基因型12例,C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中包括CHB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和A181V,两组间ALT、HBVDNA载量和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DNA载量是影响NA耐药的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或肝硬化)和ALT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点,如rt64、rt126、rt178和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的发生,其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HBVDNA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突变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
  • 简介:目的分析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导致病情恶化患者病毒变异前后HBV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明确YMDD变异生物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病情恶化前后含1.3倍HBV基因组的可复制性克隆。体外转染Huh-7细胞系,检测抗原分泌和HBV转录子。使用高压尾静脉注射技术,建立急性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变异前后毒株病毒血症产生情况。结果病情恶化前后除HBVYMDD基序发生YVDD变异外,在四个开放读码框内均发生一系列变异。变异前后感染性克隆转染Huh-7细胞72小时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变异后病毒HBeAg分泌能力丧失(P〈0.01);逆转录PCR半定量检测HBV转录子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变异前后感染性克隆建立的HBV急性感染小鼠血清HBVDNA定量分别为7.24±0.63和6.86±0.62lgcopies/ml(P〉0.05)。结论该例患者在YMDD变异导致病情恶化前后,除HBeAg分泌功能丧失外,病毒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变化,提示YMDD基序以外的变异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衰竭 拉米夫定 Y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