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3岁;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传统丝线悬吊颈椎单开门技术治疗该类患者28例,年龄平均67.5岁。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瘫以及X线CT测量颈椎曲度、开门角度、有无再关门和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vs51.8%,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分Centerpiec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1.3)vs(9.0±1.9),P〈0.051;Centerpiece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经保守治疗缓解。末次随访时,Centerpiece组颈椎曲度(18.1°±2.4°)与术前(17.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7°±2.0°)与术前(1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T示开门角度维持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组1例患者出现椎板侧螺钉松动,无相关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Centerpiece微型钛板能够很好地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
简介:目的探讨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branchoflaryngealnerve,EBSLN)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上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声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因PTC行初次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技术的139例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腺体上极者31例,位于其他位置108例。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估患者发声功能。统计肉眼直视下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nervemonitoring,IONM)技术辅助下EBSLN的识别率,比较甲状腺上极肿瘤与其他位置肿瘤手术中EBSLN的识别效率与损伤概率。结果139例术中共处理上极218侧(EBSLN218根),其中肉眼直视可识别145根(被IONM证实有126根(57.8%)),IONM可识别203根(93.1%),OR=8.27(χ^2=59.345,P=0.00)。同侧肿瘤位于上极的EBLSN中肉眼准确识别20/46(43.5%),IONM识别43/46(93.4%),位于其他位置的EBSLN,肉眼准确识别106/172(61.6%),IONM识别160/172(93.0%),肿瘤不同位置肉眼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IONM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4)。5例在术后1周出现声音低沉,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均无声音低沉、发声改变。结论IONM较肉眼直视可有效提高术中EBSLN识别比例,保证手术安全性。甲状腺上极肿瘤手术中EBSLN肉眼识别难度较肿瘤位于其他位置的手术更大,IONM可提供神经保护的更可靠依据,降低手术风险。
简介:目的比较经胸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指标诊断左前降支(LAD)显著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120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前一天进行双嘧达莫(0.56mg/kg)负荷试验,测定LAD的CFR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peak)、收缩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mean)、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SCFRVTI)、舒张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peak)、舒张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mean)和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DCFRVTI)。结果82例获得LAD血流频谱,按照CAG结果分为LAD显著狭窄组(A组,≥70%狭窄,n=16)和LAD非显著狭窄组(B组,〈70%狭窄,n=66)。A组患者各项CFR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ROC曲线法分析显示,DCFRmean〈1.825诊断LAD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价CFR有助于检出LAD显著狭窄,DCFRmean〈1.825是较好的判别指标。
简介: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简介:目的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脉三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病变复杂而且死亡率高。冠脉搭桥是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冠脉搭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不同的BMI(体重指数)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搭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2681例,收集基线资料,平均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轻度肥胖组(28~31.9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体重过轻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53;1.09~5.88)。相对于正常体重组,超重和轻度肥胖组全因死亡有减少的趋势(HR:0.80;0.61~1.09)、(HR:0.85;0.58~1.23),重度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HR:1.66;0.87~3.1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57;0.36~0.92),轻度肥胖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84;0.46~1.53),重度肥胖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2.17;0.82~5.73)。体重过轻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别(HR:0.87;0.12~6.53)。结论在行冠脉搭桥术后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低体重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超重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F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简介: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左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左回旋支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简介:目的建立裸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种植瘤模型,探索监测种植瘤生长的方法。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制备成细胞悬液,原位注射于Balb/c—nu裸小鼠胰腺尾部包膜下,利用高频内镜超声(EUS)探头体表观察肿瘤结节的生长及声像图像。结果20只裸小鼠均接种成功,1只裸鼠于接种后25d时死亡。接种后14d,EUS检查的瘤体大小为(8.09±2.61)mm^3,肿瘤结节呈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楚,周边有包膜及声晕,形态规则,30%的肿瘤结节周边可见低速环绕彩色血流信号;接种后28d,瘤体增大至(12.40±3.51)mm^3,70%的肿瘤结节呈不规则形,部分为分叶状,肿块呈低回声,不均质,未见液化坏死区,70%的肿瘤结节周边可见低速环绕彩色血流信号。结论原位注射法是建立裸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种植瘤模型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高频内镜超声显像是可靠的监测胰腺原位种植瘤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