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中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取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ADHDRS-Ⅳ-Parent量表的总分和注意缺陷分值、多动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后,可有效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通过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同时进行教师行为与护生护士行为的相关性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评价护理教师行为提供依据,为教师个人提供努力的方向。方法应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高职护理专业随机抽取的136名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7项教师行为中,高职护生对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行为与护士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数目分别为18项和20项;在27项教师行为中,护生对满意和不满意教师的行为评价得分在4分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6.30%和3.70%,2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教育中除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等专业知识方面的建设外,应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以利于学生良好护士行为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医疗用转运装置方便患者转运。方法:1、该转运装置,通过折叠组件的设置,不使用时,拧松紧固螺栓,转动支撑腿,带动转动块在连接片的内部转动,将支撑腿的一端卡入卡环内,进而将A转运床板和B转运床板折叠,提起把手转移后放置,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方便进行收纳安放。2、该转运装置,通过束带组件的设置,患者躺在A转运床板和B转运床板上,拉动束带,进而将卡扣和卡块相连接,从而达到了对患者进行固定的效果,避免患者在转动过程中因意外导致摔落。3、该转运装置,通过仪器槽的设置,打开盖板,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关仪器设备放置入仪器槽内,方便医护人员在患者转运途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避免发生意外。结果:该转运装置能减少空间的占用,方便进行收纳安放,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