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后的应用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之间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中抽取 40 例来 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使 用随机数字法平均 分为两组 ,每组 20 例患者。 对其中一组 患者使用 常规的 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实施安宁疗护护理为研究组。然后采用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以及家属应激量表( RSS )来分析对比 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等的情况 。结果:从 SDS和 SAS两个测量表的评分来看, 对照 组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要比研究组的更低,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而 研究组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情况要比 对照 组患者家属的更好,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要让恶性血液病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实施安宁疗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 ,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间质性肺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导致限制性肺功能损害及气体交换障碍的肺间质增生性疾病,以急性和慢性侵犯肺间质为主,同时也可累及肺实质,病变多为弥漫性,故有弥漫性肺疾病之称。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免疫与炎性反应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恶性血液病患者因为常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治疗期间输入多次血液,成为细菌、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接受大剂量化疗与放疗,防御屏障遭到破坏,造血及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所以成为间质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其中粒细胞缺乏与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2.75%和40.00%,粒细胞缺乏和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 68 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6.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1.2% ,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结论:对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血液病患者一般会采用化疗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的副作用比较强,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与心理负担,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愈后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临床调查得知,在血液病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且还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而循证护理模式属于一种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在这种护理模式下,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但在临床上对于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仍然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特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10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以结果对照来评价循证护理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量化目标锻炼(QGE)联合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WP-RNM)对接受血液病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优化化疗后的康复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了在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血液病化疗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了常规的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了QGE和WP-RNM的干预方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来评估这一新干预方案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2±0.72)分VS.(4.26±0.81)分,t=17.138,P<0.01)。同样,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30(QLQ-C30)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QGE联合WP-RNM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化疗患者的营养摄入,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这一发现为提高化疗患者的康复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评估干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需要PICC静脉置管的血液病患者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90例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研究对象先进行分组处理,接着再为其提供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举措。要求围绕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展开深入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系数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而言,在为其进行PICC静脉置管处理之后,再对其实施风险干预措施,这将有助于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风险,并增加其对临床治疗的信心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增强护患关系的紧密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表现,统计分析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100例血液制品中,急性输血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0.00%,其中单独采集血小板4例,悬浮红细胞3例,血浆2例,冷沉淀1例,分别占40.00%、3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7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低血压反应1例,分别占7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至38.1℃至39℃,皮肤瘙痒伴分散性荨麻疹,并伴有寒战、发冷等症状,收缩压下降。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接近完成时和输血开始后1小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预防性药物较少;低血压反应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下降超过4kPa,没有伴随症状。该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完成后1小时内,不进行治疗或预防。有和无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有或无病史的患者Hb升高和CC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体温升至38.1℃~39.0℃、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收缩压降低4kPa以上,没有影响输血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表现,统计分析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100例血液制品中,急性输血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0.00%,其中单独采集血小板4例,悬浮红细胞3例,血浆2例,冷沉淀1例,分别占40.00%、3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7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低血压反应1例,分别占7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至38.1℃至39℃,皮肤瘙痒伴分散性荨麻疹,并伴有寒战、发冷等症状,收缩压下降。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接近完成时和输血开始后1小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预防性药物较少;低血压反应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下降超过4kPa,没有伴随症状。该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完成后1小时内,不进行治疗或预防。有和无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有或无病史的患者Hb升高和CC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体温升至38.1℃~39.0℃、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收缩压降低4kPa以上,没有影响输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