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产儿PICC置管术中置管体位的改良与导管异位的关系。方法:实验中选取76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均需接受PICC置管,同时为探究置管体位与导管异位的关系,将76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体位的对照组和使用改良体位的观察组,每组38例,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据实验研究,应用改良体位的观察组,其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更低,耗时短,同时也不需要过多的调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依然应用常规体位的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改良体位能够显著降低导管异位情况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评估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护理风险,探讨个体化洗胃方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胃癌术后复查给予电动洗胃机洗胃病人124例,按照洗胃预约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选用DXW-A型电动洗胃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洗胃法,比较两组洗胃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进行准确的护理风险评估,采用改进的留置胃管方法,实施个体化洗胃操作,提高病人洗胃安全性,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简介:目的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上采取电动起立床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接受诊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组别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保持为40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诊疗手段,对照组的40例患者全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电动起立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综合比较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比较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须加强对电动起立床的有效利用,在加快患者预后恢复的同时,也帮助其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筛选2023年05月至2024年05月98例脑卒中患者,依据等量电脑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常规康复护理)和研究组(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常规康复护理),各49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性加大(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更高,与基础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期间采用电动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分组等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电动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与参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数据可见研究组优势性明显。结论: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期间采用电动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出现,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尽早出院,效果令患者满意,存在广泛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