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放射线对继发性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基础的诊断方法上采取了传统诊断(对照组)和放射线诊断(观察组),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方法对比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X射线图像显示,继发性肺结核的原发病灶多为肺段与肺叶的实变影像,或者类圆形、圆形、斑片状等较为模糊的影像,其中某些病灶还呈现出清晰的边缘。结论结核病合并症较多,仔细分析病灶的形态特征、周边改变及纵隔淋巴结改变,提高基层医师对结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X线胸片可显著提高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整体化护理服务组用整体化护理服务。比较效果。结果整体化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不良的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好转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呼吸衰竭等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配为两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治疗的总有例数为59例,总有效率达到98.33%;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且P=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且需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全程组(A组)和半程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自放疗开始起服口服康复新液,B组于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症状后口服康复新液。放射性食管炎分级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RTOG)毒性标准分级;比较A,B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完成率,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缓解程度以及放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组的放射治疗完成率均为100%;A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开始放疗后19±5天,较对照组(14±3天)明显推迟;发生率分别为80%和96%,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52.08%。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有效推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明显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放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贝优芬联合氦氖激光预防性使用对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氦氖激光照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优芬外用涂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中,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0级4例,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0级0例,Ⅰ级2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4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采用贝优芬联合氦氖激光预防性使用,可有效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有效预防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对其实施药物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13-18cm。观察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9-16c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47%比对照组的73.68%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缩短插管深度所获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更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但是,缩短插管深度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检查各项指标,同时,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第一,分析rrBF、rrBV与rrPS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双源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研究组接受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治疗疗效,血清指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72.5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临床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疾病可考虑给予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方式,疗效突出,炎症反应得到降低,值得应用。
简介: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野皮肤照射5Gy即可出现红斑,20~40Gy就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1]。预防放射性皮炎有利于放疗的连续进行。我科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损伤,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比亚芬与三黄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行辅助性放疗后产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比亚芬软膏外涂,实验组予以三黄膏外涂,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天数、3d后创面大小和治疗14d后效果。结果组间治疗后实验组的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组内治疗3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14d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黄膏对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比亚芬,且创面愈合时间短,病人所受痛苦小,更有利于放疗的进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脏平均复律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及心脏复率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在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于2016年4月~2018年1月至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1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研究组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则仅仅应用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就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期放化疗耐受性以及睡眠、饮食、体重变化和KP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级别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饮食、体重以及KPS评分的改善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放疗中断率与总疗程均低于对照组,但化疗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8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I和实验组II,两组都是43例,实验组I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II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I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1.4%,实验组II是93.0%,实验组II比实验组I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实验组I和实验组II治疗后的心率与QTC变化,实验组II均优于实验组I,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3%,实验组II是4.7%,实验组II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分组。对照组用利多卡因作为治疗药物,胺碘酮组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胸闷、室性早搏、心悸);干预前后患者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结果胺碘酮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组症状消失时间(胸闷、室性早搏、心悸)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相近,P>0.05;干预后胺碘酮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恢复正常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心功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展开分析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26例患者。研究组使用胺碘酮来为患者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下的利多卡因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采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左心房内径,心室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发挥较大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