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起搏导线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1-2019.6收治的80例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标准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FINELINETMIIEZ主动固定螺旋起搏导线植入)与对照组(常规主动螺旋电极导线植入)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析应用后临床效果。结果在总体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完成电极固定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三尖瓣返流量、起搏电极的电阻、阈值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在R波高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电极导线间隔起搏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三尖瓣返流,电阻相对较低,阈值相对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 应用 体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室心尖起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或住院为主要终点,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79例患者.在中位1.5年随访期间有19例患者(26%)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多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心室起搏比例大于40%(OR4.88)、起搏的QRS波群时限(OR1.11)、起搏治疗时间长(OR2.9)及置入起搏器前左室射血分数下降(OR5.46)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置入起搏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除与基础心功能减低有关,还与心室起搏比例相关.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心室起搏,尤其是在具有心力衰竭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关键词心脏起搏;右室心间起搏;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膜间隔缺损(室缺)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患者查体胸骨左缘第3-4助间隙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证实为膜室缺。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2~13(平均4.9)㎜,室缺上缘距主动脉瓣下缘1~4(平均3)㎜,12例合并有膜间隔膨出瘤,1例为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根据室缺形态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或改良猪尾巴导管和Terumo超滑导丝,通过室缺口建立轨道,23例均采用国产膜室缺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23例介入治疗成功,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半年后复查心脏彩超,残余分流自行消失,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12个月,23例患者心脏彩超证实左房左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膜室缺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适合我国国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国产封堵器 膜部室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瓣狭窄和室间隔瘤均是心内科疾病。主动脉瓣狭窄预后不佳,室间隔瘤破裂造成室间隔缺损前不易被发现。本文拟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瘤的治疗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瘤病例,分析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治疗预后情况。结论:患者因高龄、心功能不全伴有心绞痛并且合并多个基础疾病丧失外科手术换瓣机会,经团队评估后符合TAVR手术指征。在手术过程中在进行人工瓣膜置入时,对于瓣膜位置选取较常规人工瓣膜置入位置稍下方,使人工瓣膜下方开口处于室间隔瘤开口处,利用人工瓣膜瓣膜释放将室间隔瘤开口处压住,不仅能够进行瓣膜置换且能够进行室间隔瘤血流的封堵。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膜部瘤
  • 简介:【摘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瘤患者行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并进行半年的随访。

  • 标签: 室间隔膜部瘤 主动脉瓣狭窄 TAVR
  • 简介:【摘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瘤患者行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并进行半年的随访。

  • 标签: 室间隔膜部瘤 主动脉瓣狭窄 TAVR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器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器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术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焦虑程度、疼痛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异常比率、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疼痛改善和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术后舒适护理能改善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起搏器 围术期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全身乏力10余天,以脑梗死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衰及脑梗死病史,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晕厥于22个月前植入DDD起搏器(起搏参数:基础频率60次/min,心房电压2.5v,

  • 标签: 高钾血症 起搏器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和2020年10月,试验病例为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3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15例,电极导管起搏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常规普通电极导管起搏,后一组为球囊漂浮双极起搏导管起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患者行心肺复苏,实验组的次数是对照组的两倍(P<0.05),但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中共出现1例、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共出现4例、总发生率为26.67%,参数明显不同(P<0.05);且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0.00%,参数明显不同(P<0.05)。结论: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采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 双极临时起搏导管 应用
  • 简介:为比较右心室流出道(RVOT)与右心室心尖(RVA)分别起搏对即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健康犬11只,先后分别将电极送至RVA和RVOT,以高于自身心率20/min起搏20min,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嵌压(PCWP)及心排血量(CO),反复3次取其均值。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心功能明显优于RVA起搏,CO升高0.25L/min(P〈0.05),PCWP降低2.03mmHg(P〈0.01),mPAP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OT起搏与传统的RVA起搏相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

  • 标签: 心脏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室间隔封堵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其中1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封堵术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将螺旋电极应用进心室起搏手术中,研究其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结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可随意选择起搏定位点,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操作安全、可靠性强。

  • 标签: 螺旋电极 心室起搏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