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分阶段综合护理给儿童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带来的影响。方法:抽选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儿童患者共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分阶段综合护理。组间对比护理后患者的应对方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应对方式评分——面对评分比对照组高、屈服和回避评分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16%,比对照组的44%低,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分阶段综合护理可以使儿童患者术后更愿意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分阶段综合护理 儿童 颅咽管瘤 术后应对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内动脉在人群中破裂率较低,手术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从中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可延缓未破裂动脉发展,减少动脉破裂。本文针对内动脉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动脉患者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内动脉患者共计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验证桔梗清含片的清作用。方法 根据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中清功能评价方法,以0.33、0.67和2.00g/kgBW的剂量连续灌胃大、小鼠一个月后,进行大鼠棉球植入实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可见,中、高剂量组组大鼠肉芽肿净量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组大鼠4h、6h足趾肿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桔梗 清咽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 3D-CTA)检查对底脑膜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患者 43例,患者术前均行 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术前 3D-CTA检查与 DSA检查情况、及与术中所见情况一致性。结果:术前 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0%。术前 3D-CTA及 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 P>0.05)。在术前 3D-CTA诊断图像中, 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 3级结构,其中 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 4级结构。结论:术前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底脑膜患者手术提供置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内动脉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33(66.00%),患者住院时间为9.43±3.21天,患者住院费用为2.03±0.77万元。实验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患者住院时间为6.33±1.87天,患者住院费用为1.13±0.35万元。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现患者住院费用的有效降低,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腹部囊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通过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扫描。CT检查方法采用GE 64排CT机,设置层厚为5mm,螺距设置为0.9,对比剂为欧乃派克。MRI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动脉增强、DWI扫描,使用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结果:CT检查当中注入对比剂后囊内间隙轻微扩展,病灶形态不规则,血管、肠壁能被病灶包围。MRI图像检查中病灶多存在较长的T1和T2信号,能够观察到囊壁及间隔,注入对比剂后囊内间隙轻微扩展。结论:综上所述,运用CT和MRI检查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腹部囊性淋巴的病灶的位置、范围及结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MRI检查 CT检查 腹部囊性淋巴管瘤
  • 简介:摘要:一例 6岁5个月 儿童并四肢挛缩患儿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四肢挛缩患儿在置前进行充分地评估,置管过程中采用特殊方法:穿刺侧手臂采用特殊体位摆放,纵切方法扩皮,利用指压法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心电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是置成功的关键,降低了导管的异位率,缩短置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置后良好的护理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

  • 标签: 四肢挛缩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反流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纳入500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向每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围绕8种具体症状,指导患者如实填写问卷,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喉反流问卷评分结果显示,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导致喉反流的常见耳鼻喉科症状;②喉反流分数与8个症状之间均具备显著相关性,其中,感觉喉咙有痰液积存,鼻涕倒流的相关值最大,为0.751。结论:喉反流与常见耳鼻咽喉科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即多种症状均会导致喉反流现象。

  • 标签: 喉咽反流 耳鼻喉科疾病 鼻涕倒流 咳嗽 吞咽不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应用于喉关痈患者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喉关痈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痛程度均较重,差异并不十分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痛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喉关痈患者痛症状缓解效果较好,该护理干预措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 标签: 中医护理 喉关痈 咽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应用于喉关痈患者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喉关痈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痛程度均较重,差异并不十分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痛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喉关痈患者痛症状缓解效果较好,该护理干预措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 标签: 中医护理 喉关痈 咽痛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面部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面部病变CT检查的患者83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42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41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面部病变患者83例,A组41人次,均无争议;B组42次,有1例有争议。 结论 CT标记"L"应用于面部CT检查,避免了误诊;所以CT标识的应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颅面部,CT检查标识,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内动脉患者,能否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内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将本院收治的40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内动脉患者列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将本院收治的另外41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内动脉患者列为A组(观察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加聚焦护理模式。然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 结果 A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则明显好于B组患者。 结论 对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内动脉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聚焦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 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治疗 影响
  • 简介:1梗阻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生成,且沿侧脑室、三脑室、导水管、四脑室的顺序导出脑室系统,上述通道中任何部位邻近的病变或脑室系统内的病变阻塞了通道,均可引起脑脊液循环的梗阻。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基本改变是梗阻近端的脑室扩张,远端者正常或变小。

  • 标签: 脑室系统 改变 梗阻 颅内病变 脑脊液循环 脑室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