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冷刀切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高危型HPV的消退情况。方法对2007-2010年在本院诊断为1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冷刀切治疗,对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治愈率为95.9%,术后持续存在率2.7%,术后1年复发率2.0%,2-4年无复发。术前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6、12、24个月清除率分别为84.1%、92.1%、96.4%。结论宫颈冷刀切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重要诊断及治疗方法,术后高危型HPV大部分消退,但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前两年需密切随访。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冷刀锥切,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术治疗,临床分析疗效。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30例患者,均为宫颈病变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2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宫颈冷刀切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宫颈冷刀切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住院用时、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术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宫颈病变 改良宫颈冷刀锥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炎应用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护理干预。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宫颈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7月,均实施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且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对两组干预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宫颈炎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意义重大,能够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宫颈炎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实施两种宫颈切方法的疗效。方法将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宫颈切术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两组均得到了好转,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率明显更低,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不同的宫颈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均不同。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环形电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颅穿刺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穿刺术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可避免开颅过程中对脑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操作较开颅术简便、定位准确、用时短,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锥颅穿刺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颅液化抽吸引流术与传统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颅液化抽吸术治疗的观察组与应用传统微创手术治疗的对照组,通过对照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评价颅液化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7d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30d观察组累计再出血、脑疝、脑积水等并发症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7%、13.0%、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21.7%、13.0%(P<0.05)。结论全新微创手术术式颅液化抽吸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快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血肿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出血微创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微创颅置管外引流术治疗,对其术后感染情况及其感染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结果400例患者应用微创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6.88%,其中60岁以上患者7例。留置管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脑室穿刺比脑实质穿刺发生感染的效率高,年龄越大者发生的感染率越高,注射尿激酶的次数越多越易感染,差异显著,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中,合理的注射尿激酶次数的和使用抗生素,尽可能的将留置管的时间缩短,并且科学的进行穿刺部位的选择,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对脑出血微创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降低。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 锥颅置管外引流术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冷刀切术治疗,观察组45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方面,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切术治疗均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愈合,可优先使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截石位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尿道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实验组采用低截石位,观察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后血压、心率;手术医生进镜时间及医生满意度;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后心率、血压变化较小;医生进镜时间缩短、对体位满意度高;患者术后下肢麻木与疼痛例数减少,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截石位的应用能减轻患者因体位安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输尿管成角、缩短输尿管进镜时间、方便术者操作,增加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体位护理 输尿管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LEEP刀宫颈切术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将纳入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LEEP刀宫颈切术+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用LEEP刀宫颈切术+术前术后重组2α-2b干扰素栓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接受LEEP刀宫颈切术联合术前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LEEP刀宫颈锥切术 重组&alpha -2b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慢阻肺疾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以多索茶碱、噻托溴氨联合治疗方案为例。方法从2017年病历库中随机抽取80例慢阻肺疾病患者,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接受多索茶碱+噻托溴氨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阻肺疾病而言,多索茶碱、噻托溴氨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各级医院借鉴与学习。

  • 标签: 慢阻肺 噻托溴氨 多索茶碱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登革热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30)。甲组实行综合防控,乙组实行常规防控。分析两组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对各组的满意度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甲组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认知度评分为(90.22±3.67)分、对疾病防控效果的满意度为96.67%,比乙组的(82.46±3.71)分、80.0%高,P<0.05。结论合理运用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显著提高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及控制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登革热 环境卫生治理 防控措施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