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易感染的手术部位,以及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以及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10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0例骨科手术病例中共有20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占2%。其中浅切口感染率最高,占1%。骨科手术中以截肢术引发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达5.7%。在20例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皮肤清洁不到位、未引流、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为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感染率高于其他。结论对造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方式、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提高医务人员消毒意识,通过完善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的工作可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几率。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注重细节护理,规范小儿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制订细节护理方法,运用于围手术期护理中。得到手术患儿和家长积极配合,无差错,以人为本,用爱心、细心护理手术患儿,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2700例为研究对象,发生切口感染患者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2700例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11%。其中引起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h、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合并糖尿病、在非层流室手术、有参观人员、是接台手术、手术部位在腰髋部及以下等。结论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要求临床医务人员需加强手术室管理,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对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材料及手术跟台人员的管理方法,预防感染,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制定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材料及跟台人员的管理制度,对外来器械及植入材料术前、术中、术后实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外来器械及植入材料的准入、清点、清洗、灭茵质量跟台人员素质都得到保证,外来器械及植入材料的质量有了监督和追溯性,保证了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5例骨科术后发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5例骨科术后发生肺栓塞患者3例治愈,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肺栓塞关键在于预防,护士要提高观察和判断急性肺栓塞的的能力,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抢救,才能减少或避免严重的后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骨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建立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监测2012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所有手术患者,填写监测表格,出院后电话随访,并对感染发生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3例手术患者发生15例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56%;经对比,自身因素、年龄、及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指数等级升高,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目标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的科学监测方法,通过监测骨科手术部位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干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镇痛方法在骨科下肢手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中进行过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B组患者进行硬模外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对C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并对这三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镇静评分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后C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且C组的药剂量以及PCA按压次数均比A组少,B组的镇静效果明显比A、C两组的镇静效果低,其术后的恶心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比A、C两组的高。结论对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它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