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病例进行线空气灌肠结果追踪,分析不符合病例的特点,寻找原因,减低误诊、漏诊率,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诊断方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病例,选出具有典型肠套叠声像的病例,测量包块长度及宽度,追踪其X线空气灌肠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病例有115例,具有典型肠套叠声像的病例有103例,肠套叠包块长度从2cm到13cm,宽度从1.5cm到4cm不等,对这103例进行X线空气灌肠结果追踪,符合的76例,27例不符合,其中不符合的病例超声测量出肠套叠包块长度多数在3cm以下,宽度多数在2cm以下,27例中有1例X诊断为肠穿孔,2例第一次X线空气灌肠显示为阴性,1天后灌肠复查证实为肠套叠,1例X线空气灌肠时显示为阴性,1天后经CT检查符合肠套叠改变。结论当肠套叠的范围较小时,X线空气灌肠的诊断敏感性较低,超声对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敏感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童手足口病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700例儿童手足口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0例。第一组所有病例无利巴韦林禁忌症,治疗方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天,用葡萄糖注射液按0.1%浓度配制后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同时静脉滴注维生素B6、维生素C,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维生素B2片;第二组治疗方案热毒宁注射液按成人剂量的一定比例,用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其余治疗同利巴韦林组。两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体温正常、疱疹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每支热毒宁的价格是每支利巴韦林价格的115倍。结论在无利巴韦林禁忌症的前提下,首选利巴韦林治疗,可为患者节省大量药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前臂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前臂远端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n=50)和保守组(n=54),保守组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固定,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00%,保守组为87.0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守组中有18例关节面存在轻度不平整,手术组未出现桡骨轴缩短,关节面均较平整。结论临床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骨折,应根据骨折位置选择治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宜选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桡骨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则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不同治疗方案对短期症状体征、X线表现、预后及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进行随机配对,分成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方案阿奇霉素10mg/kg/divgttqd+头孢曲松钠80mg/kg/divgttqd(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0mg/kg/divgttqdq8h)共5天,停3天,再予以阿奇霉素10mg/kg/divgttqd共3天,停3天再静滴或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qd共3天。对照组除初期治疗5天单用阿奇霉素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其进行1-3年随诊,对其短期疗效、X线表现、预后及复发率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预后、X线改变、复发率无差异,短期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MP感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联合用药有助于合并症的治疗,缩短症状消除时间,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52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小脑出血患者中,8例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7例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小脑血肿穿刺清除术,所有患者治疗后50例患者存活,2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对于小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患者出血量、临床特点以及患者家属意愿等多项因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强度运动后患者的心率及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运动项目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选择在跑步机上快走或慢跑,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以及较大强度的运动,于患者运动前、运动15min后、运动30min后以及运动60min后的血糖以及心率等,通过对比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及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化运动建议。结果患者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心率为(98.5±5.2)次/min,中强度运动30min后的心率为(119.8±5.8)次/min,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的心率为(140.3±9.2)次/min。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方案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维持在60min左右,既可确保心率不会过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7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管内栓塞方法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手术特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针刺技术与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偏瘫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本院入住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主要的因素是(A)针刺时机、(B)选穴、(C)疗程、(D)康复,以及3个治疗水平,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变化等。结果各项观察及评分都有所改善,并且在选穴及康复因素中效果明显(P<0.05).最终结果表明采用针灸与康复治疗,并且配合运动再学习的方法,能够在60天作为一个最佳治疗方案。结论在患者出现在14天以内时,采用针灸结合抗痉挛针法,再配合运动学习,60天,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