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和提升生存质量,患者满意水平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结果110例冠心病患者120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130枚。置入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单支病变者占58.38%,双支病变者占30.00%,3支病变者占10.63%;A型病变者占38.48%,B型病变者占22.71%,C型病变者占38.81%,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6.43%,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占43.57%。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平均直径为(2.45±0.41)mm,平均长度为(18.50±2.45)mm,压力平均(6.22±1.78)atm;置入支架130枚,平均直径为(31.01±0.38)mm,平均长度为(21.30±6.30)mm,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9.45±3.12)atm。结论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生钙化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30.77%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去除纤维和钙化斑块,增大管腔调,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PCI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钙化病变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室颤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手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及冠脉压力的变化。患者一旦出现室速、室颤,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平衡。结果5例室颤患者中有4例经用200-360J心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经电除颤后没有恢复窦性心律,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经植入临时起搏器、上人工呼吸机及药物治疗后,心率、呼吸和血压趋平稳,继续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转CCU进一步监护和治疗。结论术前做好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术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室颤发生的预见性可迅速电除颤,尽快恢复窦性心律,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不同分为A组(31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和B组(37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LVEF)变化情况、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种PCI介入途径治疗A型、B型、C型病变的介入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LVFE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治疗后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穿刺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尼可地尔,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中不应用尼可地尔,观察组应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相较于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明显较低,且在治疗完成后观察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观察者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对照组中有8例,所占比例为27.59%,观察组中有3例,所占比例为1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尼可地尔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并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方法病例筛选时间2016年5月—2018年收治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注射肝素后5分钟,半小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成两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在患者肝素注射后5分钟,半小时后的ACT,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R,K,R指标数据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ACT,PT,APTT,TT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5分钟后TEG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半小时后ACT,PT,APTT,TT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半小时后TEG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用于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更好,特别在肝素注射后5分钟对患者的状态评估更加准确,对患者的凝血状况个可以更好的反映,利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FractionalFlowReserve,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11月—2018年3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9例,均为冠心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观察组行FFR测定,FFR≤0.8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行支架内球囊后扩张,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可减少支架使用数量,并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